佛教开财补库:佛教谁管财运,管财运的五行符
一说到五爷庙,不少朋友都会产生些许疑问,会误以为是供奉武圣关羽的“老爷庙”或者“关二爷庙”。这点确实,关帝庙遍布全国,不仅仅是北方地区,就连南方的广东以及等地,也对关二爷的“忠义精神”极为推崇。
然而,五爷庙就是五爷庙,坐落于山西省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五台山风景区台怀镇万佛阁内。这座寺庙不仅是所有游客以及香客们到访五台山的必到之处,同时也可以说是整个五台山地区内大小寺庙中,香火最为旺盛的。这不仅仅是因为关于龙王五爷的传说在当地广为流传、家喻户晓,同时作为佛教在当地本土化、世俗化的产物,五爷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同与推崇。
五爷,起源于文殊菩萨与五台山清凉石的传说。
五台山,作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同时也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无论是汉传佛教的信众,还是藏传佛教的信众,都将其奉为圣地一般的存在。而这也使得五台山成为了国内为数不多的兼具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的宗教场所,包括五爷庙所在的万佛阁,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的僧众同在寺中诵经礼佛,研习佛法。
相传很久之前,五台山并不像现在这样气候宜人,是难得的避暑胜地,而是炎热干旱,酷暑难熬,于是文殊菩萨为解当地百姓之苦难,于是化作一位老僧,前往龙宫,希望从龙宫中借取耕云播雨的清凉石,也称“歇龙石”。但是龙王并不希望清凉石留在人间,于是故意刁难说只要他能够搬动硕大的清凉石,就允许带走。谁料文殊菩萨,走到神石跟前,口念咒语,立刻使巨石变成了小小的弹丸。文殊菩萨将弹丸塞进袖筒,然后飘然而去。老龙王惊得目瞪口呆,后悔莫及。
回到五台山后,文殊菩萨随即为当地百姓呼风唤雨,至此开始,五台山地区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此地也成为了凉爽宜人的避暑胜地。
然而,龙王的五个儿子对文殊菩萨产生了不满,于是便前来大闹五台山,直接把五座陡峭如剑的山峰削成五座平台,要讨回清凉石。但是文殊菩萨很快就降服了他们,让他们分别住在五座台顶,五位龙王也心悦诚服地归顺了文殊菩萨,至此首守卫的五台山,保一方百姓平安。
而这也就是五台山形成的传说,这块清凉石起初是在山上,后来又被迎请到了山下,这座清凉石所在的寺庙也就成为了著名的清凉寺。
五龙王也就此被安排在最高的北台,专管五台山的耕云播雨。人们感激他为五台山地区造福,就为他建造了庙宇,这便是五爷庙。
五爷庙真正名声鹊起、广为人知,还是因为传说中五爷与康熙皇帝的一段奇缘。
而在康熙有一次朝拜五台山的过程中,突然狂风四起,黑沙满天,康熙就此迷路,并且无法与他的侍卫和随从取得联系。正在康熙焦急的时候,龙王五爷及时出现,化作一盏明灯带领着康熙走出了风沙,并且安全顺利地回到了康熙的行宫驻地。
回到行宫后的康熙皇帝是大为感动,心中更是充满了感激,于是马上下旨,封龙王五爷龙王菩萨,并且御赐半副銮驾。至此以后,五爷的雕像上穿着代表清朝皇权的龙服蟒袍,享受的是皇家的仪仗与威严,这不仅是在五台山地区,就连中国其他地方的寺庙之中,也是绝无仅有的。
在此之后,龙王五爷因为获得了帝王的封赏,引得了十里八乡的信众前来朝拜,并且名声不断传扬,广布海内外,直至今日,每天都有来自全国乃至全球各地的信众前来上香朝拜、祈愿求福,这里也成为五台山香火最为旺盛的寺庙。
与此同时,也伴随着五爷爱听戏的传说,当地的百姓在五爷像的正对面,修建了一座规模很大的戏台,每逢节日都会组织唱戏给五爷,在欢度节庆的同时,也祈求五爷保一方百姓的幸福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