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事杂谈 > 正文内容

君子和小人的区别!亲君子、远小人!

admin83年前 (2022-08-24)法事杂谈1260
加微信:54648273 可免费领取 2025年运势报告

小人无耻,人人厌之。但活在这世上,谁又能避开小人?


君子和小人的区别!亲君子、远小人!

我们生活中至少也会遇到那么几个人,人前甜言蜜语,背后却恶语中伤你;你高升,他们殷勤示好;你跌入低谷,他们翻脸无情......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小人。

🎉 每月可免费在极云观供灯
微信:54648273


我们对小人都痛深恶绝,恨不得离他们越远越好。但生活在这个社会上,其实谁也免不得与小人周旋。


那么,如何区分君子和小人?如何对待小人呢?孔子告诉我们八条标准。


第一,看胸襟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能够包容别人,擅长自我修身;小人心胸狭窄,斤斤计较,时常埋怨他人

宁得罪十君子,莫得罪一小人


唐朝时有一位叫杨炎的宰相,有治国之才。为人正直,最不屑与小人交往。而不巧的是,当朝另一位宰相卢杞就是个阿谀奉承的小人。


两个宰相本来应该一起吃饭,但杨炎却经常找借口到外面单独用餐,避开与卢杞同桌,卢杞因此怀恨在心。后来杨炎被缢杀,全是因为卢杞在皇帝面前进了谗言。


杨炎的死在于他得罪了小人。


君子远小人,杨炎奉行了这个行为准则。但以为不与小人来往,就能独善其身,就大错特错,这样会得罪小人,被小人惦记上。


常言道:“宁得罪十君子,莫得罪一小人。”小人难养就在于小人“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小人往往心胸狭隘,不给小人好脸色很可能就会遭到小人的怨恨,给你背后一刀。


坦荡做人,小心待客


同样是当朝官员,郭子仪又是如何对待卢杞的呢?


据说郭子仪见宾客,向来姬妾不离左右,而卢杞来访,郭子仪则令姬妾躲避。有人问郭子仪原因,郭子仪回答:“卢杞貌丑而心险,妇人见到他的相貌必定会笑,肯定会招来他的嫉恨。如果他有朝得志,那我们家族就要遭殃了。


郭子仪确实很有远见。后来卢杞掌权,迫害忠良,独独对郭子仪存有尊重。


孔子说,“敬而远之”。不得罪他,也不愿接近他,对象是鬼神,换成小人也是一样的。郭子仪与杨炎结局不同,原因就在郭子仪从不修筑高墙挡开小人,坦荡做人,小心处世,不给流言蜚语滋生的机会。

第二,看交友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说: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贾平凹说,朋友是磁石吸来的铁片儿,钉子,螺丝帽和小别针。


你是块什么样的磁石,自然会吸来什么样的人,磁力弱的,甩一甩就掉了,彼此相忘于江湖;磁力强的,自然紧密相连,牢不可破。


孔子说君子“周而不比”,周和比的区别,在用心不同。真正的圈子,以生命的本色相交,以彼此的气场融合。即使未来因为际遇不同,渐渐疏远,也依然有一份情与义。


那些互相维护、互相吹捧、互相利用的,是小人,他们以成见、私利、资源相交。强盛如《红楼梦》里的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一旦大难来临,也是“树倒猢狲散”。


再比如《金瓶梅》中的西门庆,他有一帮朋友,为了让彼此更靠得住,大家商议结拜为十兄弟。


其中和西门庆关系最好的,是应伯爵。


此人很会巴结奉承,结拜兄弟时,西门庆要按年龄排次序,伯爵伸着舌头道:


“爷,可不折杀小人罢了!如今年时,只好叙些财势,哪里好叙齿!


硬推最有钱的西门庆做了大哥。


应伯爵在西门庆面前极力标榜两人的交情:


“比来相交朋友做甚么?哥若有使令去处,兄弟情愿火里火去,水里水去。


所以西门庆也最信任他。


这帮子人整天聚会喝酒,常常玩到深夜不归,连西门庆的老婆吴月娘都看不下去,埋怨西门庆:


“我看你自搭了这起人,几时曾有个家哩!


尽管西门庆待应伯爵如胶似漆,赛过同胞弟兄,让应伯爵吃他的,穿他的,受用他的。但是其后西门庆刚死,尸骨未寒,应伯爵便投靠了其他人。


应伯爵不但败坏西门庆的生意,还撺掇别人抢西门庆的女人,做出许多不义之事。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第三,看境界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说:君子看重的是道义,而小人看重的却是利益。


有些人看事情,看来看去看到的都是钱。拿呕心沥血写的文章给他品读,他看都不看,直接问,又赚了多少钱稿费?拿张大千的国画给他欣赏,他瞅一眼,问,这画值多少钱?叫他一起去听音乐会,他劈头就问,门票多少钱?


这样的人,一天到晚,待在自己的小角落里,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儒家强调:“正其义不谋其利。”拥有此境界的人做人,出发点一般不是自己,而是社会,是大众。以社会之福祉为自己奋斗的意义。


王安石筹备改革时,已经位居参知政事(副宰相),他完全可以对百姓困苦生活视若无睹,不闻不问,最后安然退休;但他不忍见百姓于水深火热中,还是锐意改革,虽然最终失败。但在为官担当这一点上,不能以成败去品论王安石。


邓小平三起三落复出时已经73岁高龄。一般人到这个年纪早已经退休,安享晚年,说得不好听是混吃等死了,但邓小平却毫不犹豫发动了改革开放,为中国发展打开了新局面。


成功了,他名垂青史;失败了,他肯定要背着几千年骂名——但我们相信邓小平没有这样为自己考虑过。


这类人,即是儒家所谓君子,君子喻于义,以天下为己任。

第四,看德行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成全别人的坏事。小人刚好相反。


成全是一种难得的美德,必须具有欣赏、接纳,以及宽宏大量的素养。先要欣赏别人的长处,能够接纳所做的好事,并且衷心加以赞扬和协助。


小人的心胸,通常比较狭窄,见不得人家好。一旦发现别人有什么长处,必定想办法揭发他的缺失,大力加以批判和指责。


君子希望通过成全的美德,使所有的人,都逐渐成为好人。小人深怕别人好过他,恨不得所有的人,都变成小人,来掩饰自己的过错。


帮助别人做好事,不帮助别人做坏事。成全具有选择性,不能够什么都热心帮忙,变成滥好人。


第五,看包容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说:君子能够以道义包容不同的意见和想法,营造和谐的氛围;小人习惯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但却心口不一。


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广为人知,然而我们却很少有人想过,俞伯牙作为朝廷大臣,而钟子期却只是一个穿蓑衣、戴斗笠、抗扁担、持板斧的樵夫。


俞伯牙和钟子期成为挚友的原因只有一个:“伯牙善鼓琴,子期善听。


俞伯牙从没担心过自己和钟子期身份地位悬殊,三观不同,共同话题不多。


在俞伯牙看来,钟子期能听懂他弹琴,就这一点,就足够成为朋友了。


至于其他,不重要。


对朋友的要求总是过多,一点小事情,就足以让我们对一份友谊全盘否定。


君子和而不同。真正的友情有一个,或者奢侈点有几个谈得来的点就够了,剩下的需要彼此包容。


毕竟,朋友不是自己的复制品,而是一个有个性、独立的人。而每个人的独立,都应该得到理解、尊重,予以包容。


第六,看心态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孔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所谓“泰”,就是稳如泰山,就是处事严谨,这样的人是能够让他人信任之人,这样的人是能够让他人放心之人,是厚道之人。


君子泰然,小人骄横。


小人之骄骄傲的是他外在的气,而君子之骄骄傲的是内心风骨。君子心态平和安定和勇敢,安详舒泰是由内而外的自然流露;小人则是故作姿态,骄矜傲人,内心多的是一股躁气,气度上便少了一份安闲。


人的一生不可无傲骨,但不可有傲气,这也是有境界的人和无境界的人的区别。


第七,看格局


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孔子说:“君子上达,小人下达。”成就大事之人,不仅要“上”,高屋建瓴,俯察全局;更需“达”,洞悉世事,达于情理。一言以蔽之,能成大事者,一定是个有大格局的人。


农家出身的刘邦刚打进咸阳的时候,一见宫中财宝无数,便死活不肯走了。


张良一见,赶忙忠言相谏。他明白,等刘邦成就了大业,这点财货根本算不得什么。但如若败坏了汉军名声,甚至消磨了刘邦称霸天下的雄心,那就大大不值了。


刘邦也从善如流,封了宫廷,向关中百姓“约法三章”,争取了民心,奠定了争霸天下的基础。而入关后先忙着敛财的起义军首领们,多半没混出什么名堂。


《论语》有云:“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小事,小利也不是不值得重视,但选择不偏狭,不拘泥的着眼点,则是更重要的。站得高了,眼前的小境况就蒙不住双眼;看得远了,自然不会为一时得失盲目乐观,或妄自菲薄。


有了大的格局,才能心远天地宽。在千云万水间,游刃有余,而又怡然自乐。


第八,看气量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孔子说:君子要求的是自己,小人要求的是别人。


当争执发生时,相信多数人都很难做到冷静下来思考对错,更有甚者把情绪带入,固执己见,最后落入一个不欢而散、谁也不服谁的尴尬境地中。


其实人与间之所以有无休止的纷争摩擦,都是没做到“求诸己”而造成的。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即君子责己,小人责人。在矛盾爆发之前,懂得换位思考,先反省自己的人和只会一味指责他人,语气咄咄逼人的人,能直接决定这是一场一笑了之的讨论还是一次充斥着怨怒的争端。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严己宽人,对自己要求严格,对别人宽容大度,这样的人才可以远离怨恨与是非,甚至能笼络人心。


三国时期的官渡大战,曹操打败袁绍后,曹军从战利品中发现了一封曹营里的人给袁绍写的信。当时有人主张把写信的人抓来治罪,曹操却让人把信烧了,不予追究。他说:“在胜负未分之前,连我都不知道将来会怎样。个人为自己的前途着想,这是可以理解的。”站在他人的角度为人着想,能有如此的雍容大度,才不失为真君子。


一个真正的君子,其做法当然与小人截然不同。


《荀子•法行》记载道:曾子曰:


“同游而不见爱者,吾必不仁也;交而不见敬者,吾必不长也;临财而不见信者,吾必不信也。三者在身曷怨人,怨人者穷,怨天者无识,失之己而反诸人,岂不亦迂哉?


其大意是:与人交友却得不到对方的喜爱,一定是我缺乏仁爱;与人交往而得不到对方的尊敬,一定是我没有敬重别人;待人接物而得不到信任,一定是我没有信用。三者的原因都在自已身上,怎么能埋怨别人呢?过失在于自己却反而责备他人,岂不是太愚蠢了吗?能如此常思己过,即使不是修道之人,也已在道中了。


当人与人之间发生矛盾和冲突时,只有反省、内疚和自责可以化暴戾为祥和,化干戈为玉帛,才能使人真心相对,真诚相待。


谨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让自己在人生修行的道路上多一些和谐与美好,少一些矛盾与不快。

标签: 犯小人

“君子和小人的区别!亲君子、远小人!” 的相关文章

《太上三生解冤妙经》堕胎婴灵回向文

《太上三生解冤妙经》堕胎婴灵回向文

太上三生解冤妙经尔时寻声救苦天尊,与诸侍从巡游十方世界,化度众生,出离苦海,令归正道,不入邪宗。观见西方于内一国王,号净梵。此国人民多生淫杀,不造善功,多沉地狱,多失人身。念彼众生,遂即化身下降。其国王夜梦神报,来日天真自东而至,何不迎之。王心不寐,坐而待旦,诏众...

超度婴灵法事费用一般多少?多大孩子打掉是婴灵

超度婴灵法事费用一般多少?多大孩子打掉是婴灵

  婴灵是被打掉的孩子因怨念太深形成的,婴灵是非常可怜的,婴灵无法投胎转世,婴灵需要忍受地狱的困难折磨,所以超度婴灵是很有必要的,那么超度婴灵法事费用一般多少?下面一起看下吧。  超度法事费用一般多少呢?  法事一般分为个人专场法事和集体超度法会,斋主可根据自己的...

阴灵最喜欢的 10 种人!快来看看有你吗?

阴灵最喜欢的 10 种人!快来看看有你吗?

1. 肾气虚亏之人(鬼未来,脚底先发凉)。2. 做恶心虚之人(心虚则成鬼影)。3. 长期半夜不眠之人(阴阳颠倒,气血不调)。4. 好色淫荡之人(淫则肾气亏)。5. 长期处于恐惧焦虑之人(恐则伤肾,肾虚则见鬼)。6. ...

种生基秘法,种生基有什么作用?

种生基秘法,种生基有什么作用?

简单来说,种生基就是运用风水作法,把活人当死人办,以活人的时辰八字埋入生(寿)坟,达到转运目的,种生基可助人增强运势。种生基原本是将人假意活埋,假死一次,以瞒骗执法之仙官,避开劫难。后来演变为“阴宅阳用”之术,预先殓葬自己的替身,以吸收龙穴地气,延寿增福,道理类似...

道教的主要禁忌,不可不知!

道教的主要禁忌,不可不知!

 禁忌,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须注意和尊重的事情。所谓“禁忌”,即指犯忌讳的话和行为。道教有哪些主要禁忌呢? “道不言寿”有人初进道观,见到鹤发童颜的老道长,带有敬意地问道:“老人家,您今年高寿多少?”然而老道长却避而不答,只是点头微笑。修道之士,...

与人结了怨怎么办,该如何去化解?

与人结了怨怎么办,该如何去化解?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道德经七十九章)和解了大的仇怨依然会有残余的不满,这又怎能算是真正的修嫌释好呢?因而智者宁肯让别人有负于他也不对他人苛责。有德行的人总是让别人亏欠于他而不思追讨,无德行...

📩 有疑问?微信聊:st-3139
点击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