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事杂谈 > 正文内容

超度前要做拜忏

admin82年前 (2023-07-13)法事杂谈624
加微信:54648273 可免费领取 2025年运势报告

超度前要做拜忏

超度前要做拜忏

闽南人作为汉族的一个民系,源自中原移民,入闽后以村落聚居,奠定家族根基,又通过群体性的跨海播迁,形成以家族发祥地为文化符号的血缘和亲情纽带。祭祖是闽南人表达对祖先和祖籍地双重敬意的重要活动。

🎉 每月可免费在极云观供灯
微信:54648273

闽南民间祭祖有自中原传承的宗教规仪,也有基于本地文化生态形成的习俗。按范围分,有族祭和家祭;按地点分,有墓祭和庙祭;按时间分,有年节祭和择日祭;按仪式分,又有追思祖德和超度先人两种。除择日祭外,墓祭通常在清明前后各十天到祖坟祭祀。庙祭地点在宗族祠堂或家族祖厝,有春(清明)冬(冬至)两祭,或在始祖诞辰日、宗祠修建完成进主日,以及特别选定的日子祭祖。20世纪中叶前家祭地点一般在祖厝,以后多在家中,时间主要为传统年节(如元宵、中元、中秋、冬至、除夕 )“敬公”和家祖忌辰等。

祭祖仪式以追思祖德的族祭最隆重,要挂红灯、贴红联、搓红丸、穿红衣,设主祭、陪祭、司仪,鼓乐、鞭炮、上香、献花、上供,敬酒、读祭文,跪拜,有的也请僧道做法事。如墓祭或进主,有的还出动仪仗、披红绶带、立碑纪念。祭祀结束,各户带 “烘炉火饭”回家。

平常的家祭是亲人聚会的日子,仪式简约。有一种超度先人的家祭,规仪完整的叫做功德,可丧期做,也可择日做,请僧尼或道士作法,超度一人为一“荐”,以先亡的长辈为“主荐”,因此超度含祭祖,至少二荐,多者数十荐。有死葬侨居地者,要“引水魂”接亡灵回归故土。最简单的超度为出殡前做“出山敬”,一般为一暝至两昼夜,也可七日为一旬,做大功德最多七旬四十九日。超度要糊纸厝、备冥镪,设神坛、唪经拜忏,自起鼓(奏鼓吹)、捧饭(敬亡灵)开始,拜忏、牵转(纸糊转动轮),普施(普度),跑特赦,劝愿(解愿),至烧库银、纸厝化火结束。唱道情、掷铙钹等民间艺术表演,或穿插其中。

闽南是台湾汉族同胞的祖籍地,闽台同俗,闽南祭祖是两岸同胞寻根溯源重要载体。泉州传统与现代兼容、城市与乡村一体的社会生态,使得富含地方宗教文化特色的闽南祭祖活动,至今依然相续不断。有的大型祭祖活动跨地域至海峡两岸及海外族裔,对于增进血缘感情、亲属联系,乃至民族归属、国家认同有正面意义。相关规仪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民间普遍认同,包括做功德之类的大型祭祖规仪主要靠僧道传承。

念经拜忏,亡魂能得起度?

念经拜忏是一定会让死者得到利益的但是要有功德回向给亡者他们才会得到利益,功是功夫,德是自己的成就所以在念诵经文的时候一定要一心专念不要想其他的事情才能够得到功德,在佛法所说的因果报应并不是佛教编造出来的而是这个宇宙人生的真理,无论世间出世间都不能够违背因果关系,一个十恶不赦的人死了他应该堕地狱但是佛能够把他救度出来这是佛的智慧与神通所造成的,“十方世界无如佛”佛的境界是最圆满的什么都能够明了,如果佛没有能力救度地狱的众生年他就不是圆满的我们也就没有理由相信他拉。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凭借着阿弥陀佛的愿力所达到的,不要拿我们的六道众生的能力去比较佛陀的境界这是不能够比较的,楼主要明白佛无分别心如果佛跟我们一样只救好人不救坏人那他就不是佛因为佛对所有的众生都是平等的,楼主在看看这方面的书籍兴许会对你有帮助能够帮助你真正理解这个问题。

如何拜忏 及拜忏的功德

礼佛拜忏功德利益很大

可忏悔业力

礼佛功德化解任何业力疾病

等等诸多问题!!

磕头拜忏

!

磕头为主

!

其他为辅!(

或放生)

就是给佛磕头

家里在佛堂就行

没有佛堂的对着佛的照片也行或经书

亦或意想对西方极乐世界所有佛磕头拜忏。磕头时烧香与否自愿的!!

磕大头(五体投地)拜忏,了业最快了!比你念什么都快很多了!!一般最少要磕10万个!

磕头忏悔:每念一声佛号磕头一次(念阿弥陀佛就行)每天数量看自己体力,一般108个!一般1到2个月就会有明显效果了!!

再有回向文一定要对!!

看你的体力了

磕头有小头、

中头、

大头

效果不同的

小:跪着不起来

直接磕头

上半身动

中:跪下磕头

站起来

再跪下磕头

大:就是五体投地那种了

有累世的@杀@生因果导致的

需要超度才行

念诵不如抄经文

抄经文不如礼佛拜忏

力度是关键

效果各不同

治病看是实病还是虚病

实病——抄经文——-药师经

虚病——抄经文——-地藏经

念诵为辅

抄经文为主

(或念诵地藏菩萨名号)

抄经文—R11;《地藏经》

(100部)

《药师经》

(100部)普门品(不限多少)

任何纸笔都行的

太多

可以烧掉同时念诵佛号

灰入干净流动水里即可

回向文是:愿以此功德回向给(名字)的历代宗亲,六亲眷属,历劫冤亲债主,错@杀@,误@杀@,故@杀@的一切生灵,人,非人等,愿你们早日离苦得乐,脱离六道轮回,往生极乐世界。往夕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三遍

佛教中的拜忏怎么拜?越详细越好.

拜忏的意思就是忏悔,忏就是忏除我们过去所有的业障,悔就是悔改,未来更不再造诸多的业障。忏悔其实是我们至诚恳切地礼佛、念佛、称念佛的名号;古来大德曾说‘念佛一声福增无量,礼佛一拜罪灭河沙’。那怎么样才能‘礼佛一拜罪灭河沙’呢?因为在造恶业的时候,是利用我们的身、口、意三业;做诸多善事,也还是运用我们的身、口、意三业而造诸善业。在七佛的偈子中,有一个四句偈说:‘起诸善法本是幻,造作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从这偈中,可以知道:善业是从我们的身、口、意三业中生起、造作。恶业也是从我们的身、口、意三业中,生起。由于意业起了贪、嗔、痴三毒,三毒趋役使我们的身业,就会造作杀、盗、淫等种种恶业,三毒趋役使我们的口业,就会造作妄言、绮语、两舌、恶口等种种恶业。反之,造作善业也是经由我们的身、口、意三业,譬如今天参加法会就是修习善业,身业的修习就是恭敬礼拜诸佛菩萨、口业的修习就是称念诸佛菩萨的圣号、意业的修习就是观想诸佛菩萨的功德,这样就造作了诸多善业。

过去造诸恶业本是幻,现在造诸善业也是幻。幻是幻化,是假有、不是真实有的。我们过去造诸恶业已经过去了,我们现在造的诸善业,在今天的法会圆满之后也要过去。什么理由呢?从无到有是‘生’,从有到无是‘灭’。我们今天的法会以前没有,从今天早上开始,它就‘生’起来了,到了今天晚上全部圆满之后也没有了。但善与恶的行为所留的习种会在八识田中。如今天至诚礼拜诸佛菩萨留下的善法之因会在八识田中。而杀盗淫也会在八识田中留下习气种子,将来待缘成熟会受果报。所以恶业是我们必须要忏除的,这就是所谓‘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今对佛前求忏悔’。因为这四句忏悔偈的意思,大家很容易明白,我就不谈它了。

再谈我们拜佛的时候,会有一种观想,这种观想法就如礼佛观想偈,共有六句偈——‘能礼所礼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我此道场如帝珠,药师如来影现中,我身影现如来前,头面接足皈命礼。’什么是能礼呢?能礼就是我们能礼佛的人,所礼的就是佛菩萨。由于我们的身、口、意三业和佛的身、口、意三业差别太大,那是佛的身、口、意三业是完全清净、一点染污都没有,而我们的身、口、意三业,完全是由染业所造成的,今生来受果报。

虽然佛的三业和众生的三业有净染的不同,但是佛和我们的三业都是‘性空寂’的。什么叫做‘性空寂’的?我们来说个比喻:今天的法会是因缘所生、众缘和合而组成的,所以有比丘众、比丘尼众、近事男众、近事女众,时间、地处等,即是众缘组成法会,除了众缘之外,实无主体自性可得,名曰自性空寂。从早上开始到晚上圆满,它没有一定的中心自体可得。在时间方面,法会是变化无常的生灭法;在空间方面,它是由四众弟子共同组合起来的助缘,帮助成就拜忏的法会。在时间方面,法会是无常时的,比如我们拜佛的时候,一字一字的念、一佛一佛的拜、一段一段地唱诵,这一字、一句、一段乃至整部忏完毕,都是无常的。这是说明法会无常空的道理。所以法会在空间方面,明它是众缘和合、四众组成,主体自性不可得。在时方面,没有常住不变的体性可得。所以在横、竖、时、空,名叫性空寂。法会的事相,名叫幻有,法会的理性,称性空寂也。所以不但法会是无常无性,任何一个家庭也是父母子女组成时间无常空间主体;社会、国家也是众缘和合、幻化假相。变化无常的生灭法就是所谓‘主体性质毕竟空寂’,毕竟不可得。所谓‘空’是指空的道理。

又以我们每个人的身体来说,在父母生我以前,世上没有我,我死了以后,世上也没有我。我们的身体是假借父母因缘和合而生,出生之后,日子一天天、一个月一个月、一年年地过,过去了就是无常。以我个人来说,我今年八十三岁,过去一年年、一个月一个月、一天天在呼吸之间一刹那的过了八十三年,这是个无常岁月,有生必有死。

我们的心是由虚妄众多的心王心所构成的,心虽然无形无相,但是它可以驱使我们的身体造诸善业和恶业,可以驱使我们的口说好话和骂人。可是这个心也是一念一念的生、住、异、灭的,当我们的身体没有了,心也跟着离去了。所以说‘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

佛经上说:佛陀曾经和外道辩论,外道执着身心中有个‘我’,是常住不变──‘今生我是一个人,来生我还是一个人,这个人是一世一世无穷无尽地活下去。’佛陀一口就把这话否决了,佛陀主张‘无我’,如果有生生不息的‘我’,这是个错误的观念。由于人的贪、嗔、痴烦恼驱使身、口、意三业,造诸善业和恶业,也就是三毒驱使三业,到六道之中轮回。如果身外有个常住不变的‘我’,那么身体就不是‘我’了;如果身内有个常住不变的‘我’,那么身体有生、老、病、死的无常,什么是常住不变的‘我’呢?心也是因缘和合而生,心每起一念都是生、住、异、灭,也不是常住不变的‘我’,全世界的万事万物都会成、住、坏、空。因此,我们学习佛法应该破除‘我’的执着,破除之后,才会体认到每个人都是‘毕竟空’,而体现出人人平等。这是佛法的基本道理。

我们拜忏时要好好体认‘能礼所礼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的意义,了解忏悔功德的重要,忏悔之后,过去所造的恶业,以后不要再犯。六句偈中的后四句:‘我此道场如帝珠,药师如来影现中,我身影现如来前,头面接足皈命礼。’这是形容礼拜观想的身心形状,不论阿弥陀佛也好、释迦牟尼佛也好、药师佛也好、日光菩萨也好、月光菩萨也好,一代一代的佛弟子都是这样的观想。若能做到这一点,就能体解每位佛弟子的身心及诸佛菩萨的身心都是自性空寂的。这样礼拜观想,灭罪最多,增福最广。希望大众,能这样的观礼佛念佛,智慧开发,功德无量,阿弥陀佛!

南朝 梁武帝 在 郗皇后 死后,集录佛经语句为《梁皇忏》十卷,命僧众拜诵祈祷。相传这是拜忏之始。 明 吴炳 《画中人·旅衬》:“不须另请男众,小尼原会拜忏的。”《儒林外史》第四回:“众和尚喫完了斋,洗了脸和手,吹打拜忏。” 洪深 《五奎桥》第一幕:“乡下迷信的事太多了,吃素念经是迷信,拜忏打醮是迷信,坟地风水也是迷信。”

慧律法师著述

诵经源自佛陀时代,其时无纸张、印刷术,听经闻法采口耳相传方式。佛弟子代佛说法,即为背诵熟记之经文。欲熟记某经,亦须靠背诵,故诵经即成学佛及宣扬佛法之先决条件。于佛前诵经,其目的有二:一者,犹如亲聆佛教,以鉴察自身思想行为。二者,代佛说法。六道众生皆有佛性,诚敬专一诵持佛经,可感得各道众生听闻信受,为亡者诵经,以其灵性较高,或可得度。

据《地藏菩萨本愿经》所载,地藏王菩萨生生世世救度其母,故此经又名《孝经》。家属可于头七、二七、三七诵《地藏经》回向亡者。

他如:《心经》、《弥陀经》、《金刚经》等,皆可用于荐亡。

拜忏

《地藏经》云:‘我观是阎浮众生,举心动念,无非是罪。’是故,我辈凡夫当时时反省求忏,惕励修行。

诵经拜佛,为己或代人忏悔,称为拜忏,又名礼忏,始于南朝梁武帝,结集之《梁皇宝忏》。求忏非为规避业报,乃坦诚认罪,誓不再犯。拜忏即在洗涤心垢罪业,获清净解脱。

目前通行忏法仪轨,系由历来祖师依佛经所成,修忏法获感应者,亦不乏其人。盛行至今者,如:

1、梁皇宝忏:系梁武帝为皇后郗氏所集,以其后生前嫉妒嗔恚,死后堕而为蟒,苦不堪言,帝遂延揽高僧,搜索佛经,录其名号,共成十卷,为其忏礼。郗氏蒙此功德得度,生忉利天。自古迄今,虔礼此忏,所为所祈者,皆有阴骘感应,为我国流传最久之忏法。

2、水忏:又称慈悲三昧水忏,唐悟达国师以三昧水洗人面疮,濯除累世冤业,遂依宗密所撰《圆觉经道场修证仪》,辑成此忏法,至诚虔修,可解宿世冤业。

3、大悲忏:又名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系据大悲咒所作之忏法。

4、药师忏:又称药师三昧行法,系依《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所作,祈消灾延寿,多礼此忏。

5、净土忏:又名往生净土忏愿仪,系采《大无量寿经》及称扬净土诸经所成。

6、地藏忏:又名慈悲地藏忏法,所成年代较晚,凡报亲恩或祈父母冥福,多拜此忏。

此外,如:金刚忏、八十八佛洪名宝忏、千佛洪名宝忏等,今皆盛行。眷属延僧礼忏,家人亦当斋戒精诚,始能有感,倘能亲自礼忏,功德更形殊胜。

世俗以诵经拜忏可转为冥钱,供鬼魂于阴间受用,此见不合佛法。诵经拜忏乃在消除亡灵业障,超荐其往生极乐,非愚民迷信之作为。

闽南习俗有哪些

闽南的习俗:

1、筅尘日

即年终大扫除。人们为了迎接新年,用嫩竹枝叶、榕树枝叶,或用稻草、甘蔗叶等扎成长长的掸子,用来清扫屋角梁上的灰尘蛛网,同时也用“桌布巾”来清洗各种农具、物品。“筅尘”的主要目的当然是为了清洁干净,以便能清清爽爽过个年,同时也是为了驱除病疫,扫除瘟物,祈求来年平安。

2、蒸碗糕

“筅尘”节之后,在闽南一带的很多地方,如泉州、晋江、石狮等沿海一带,为过好春节,还要蒸“碗糕”,这“碗糕”也称为“发糕”。在闽南语里,年糕是越“发”越好,因为“发”就是发财、发达的意思。

蒸“碗糕”得先“发酵”,所以“碗糕”寓意着能够发达发财、发家致富。而且,米粉发酵好了,用旺火去蒸,糕的顶部就会裂开,寓意为“笑口常开”,象征全家幸福安康、欢欢喜喜。“碗糕”大都是放糖蒸的,是甜味的,寓意生活甜甜蜜蜜,吉祥如意。

3、贴春联

除夕,人们将家里所有门上的旧春联和福字取下,再贴上崭新的春联。而贴春联在有些地区一般是由家里的男子来贴。如此一来,家里变得崭新喜气了起来。

4、敬天公

敬天公是每一年正月初一最为隆重的仪式,新年的第一天敬奉上天,向上天祈福,今年丰收平安。子正之时(零点)一到,四处爆竹声响成一片,人们即在家中厅堂设案,摆上三牲、果合、清茶、金楮等供品,燃三炷清香,点烛,恭拜“天公”,敬祀祖先。这种祭祀一直持续到初四。

5、开正

除夕之夜,家里团聚在一起“打边炉”吃团圆饭,家里的长辈会先给家里的小孩发红包,然后是跳火群。大家聊天玩耍,一起守岁至深夜12点钟响,迎来新的一年,在子正之时“敬天公”的同时,家家户户燃放爆竹,开门迎春纳祥,俗称“开正”。

1、贺正

清晨,无论男女老少,纷纷起床盥洗,穿上早已准备好的新衣服。早餐合家吃面线加鸡蛋,吃蛋去壳,意在除霉气,迎吉祥,面线则象征福寿绵长。早餐后即出门走访邻居亲友,笑脸相迎,首次见面皆要互道“恭喜”,俗称“贺正”,亦拜年之意,一直到元宵。有客上门,要奉上糖果、蜜饯,或喝甜茶、咖啡,让客人“甜一下”,以示有个甜蜜的开端。

2、团拜

所谓“团拜”,即使村民一起到村里最大的祠堂敬拜天公,在早上八九点的时候开始。团拜的由来与村民的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祠堂敬拜天公时,有一个最为重要的仪式叫做“爻杯”。“爻杯”在闽南以及台湾一带盛行,也叫“博杯”、“掷筊”。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闽南乡土民俗

妙祥法师:为什么要忏悔忏悔是对自己的救度

妙祥法师:为什么要忏悔忏悔是对自己的救度

在佛法中,“忏悔”是进修的方便。忏悔罪业为日常修持的方便。即使没有学佛的人,忏悔也非常的重要。如果没有内心的忏悔,就算生活条件再好,也不会在心中产生丝毫的快乐和幸福,而当心中拥有了忏悔所产生的清净,即使生活条件稍微差一点,也不会影响人们心中的安乐。

在家或者是出家,无论受戒与不受戒,造作恶业,都会引起内心的忧悔、不安,如古人所说的“内心负疚”、“良心不安”那样。这不但是罪,更是障碍修行的。

因此而于佛、菩萨、师长、大众面前告白,请求忏悔,请求给予改过自新的机会。如法忏悔出罪,就消除了内心的障碍,安定喜乐,能够顺利的修行。达到灭罪清净目的。所以说“有罪当忏悔,忏悔则安乐。”

往昔,指过去生中,无量劫以来,乃至今生,昨天,在我们忏悔的以前每一个恶的念头,都叫做往昔。在这生生世世所造的很多恶业,如杀生、偷盗、妄言、绮语、恶口、两舌等,贪酒食肉。宰杀禽兽。取欢作乐。不孝父母,不敬父母,轻慢圣贤,不信三宝,见佛不礼,闻法不信,逢僧不敬,毁谤善人,破人斋戒,不信因果等。

贪即贪心、贪著,贪名、贪利,贪财产,贪权势等等,贪是由对事物的喜好,而产生无厌足地追求、占有的心理欲望,追求物欲享受,追求以及生活环境的舒适,在贪图过份的物质、物欲的同时,必定会造罪与造业,贪求永无止境,而心内疲惫不堪,不知无所求方为真正快乐。

嗔即嗔怒,嗔恚,生气,发怒,一种仇视、怨恨和损害他人的心理。由对众生或事物的厌恶而产生愤恨、对违背自己心愿的他人或事物生起怨恨之情。佛教把嗔看作是修行的一大障碍。嗔是佛教所说的根本烦恼之一,与贪和痴一起被称为“三毒”。

对佛教修行所言是这样,如果是对他人或社会而言,则嗔的危害更大。因嗔怒他人而起仇恨之心,便会发生争斗,或导致互相残杀,轻者危害一家一村,重则使整个社会,乃致使整个国家陷入灾难。因而《大智度论》卷十四中说,嗔恚是三毒中最重的、其咎最深,也是各种心病中最难治的。

痴,就是愚昧,说为物欲蒙蔽,为主观所蒙蔽,被自己的惯性、心态的趋势所操纵,而不明真理,而不知佛所言的诸法实相。

为何造很多恶业呢?全由无始劫以来生出的贪心、嗔心,和痴心。从身生出杀、盗、淫的业,从口生出妄言、绮语、恶口、两舌的业,从意生出贪、嗔、痴的业。佛言:“阎浮提的众生,在起心动念中,无不是业、无不是罪”。这所有的业,我现在都要忏悔,改过自新。所谓“弥天大罪,一悔便消”,不论你有什么罪业,只怕你不忏悔,能忏悔,罪便没有了。有过则不要怕改,若怕改,过就多了。如果过能改,就归于无。若想掩饰,不欲人知,过就更多了。愚痴的人说他们没有过错,小人有过就要掩饰,君子有过能改,圣人少过,到了佛菩萨就没有过了。

如《普贤行愿品》所说“忏悔业障者”:菩萨自念:“我在过去无始劫来,由于贪心、嗔心、痴心,而发生身业、意业、口业,所作出的种种恶业,没有数量,也没有边际,假设恶业有形体相貌,就是遍满虚空,也容纳不了。我现在全以清净的三业,不造身业,不造意业,不造口业;身口意三业清净,遍于法界极微尘数那么多的刹土。我在这么多的国土,一切诸佛菩萨的面前,诚心诚意的忏悔,再也不造罪业,常常住于净戒上,守持戒相一切功德,和所有修行的功德。像这样子虚空没有了,众生没有了,众生业没有了,乃至众生烦恼也没有了,我的忏悔愿力才没有。但是虚空不会没有,众生不会没有,众生业不会没有,众生烦恼也不会没有,那我忏悔的愿力也不会没有的,念念相续,接连不断,身语意三业没有疲倦厌烦的时候。不会说拜忏,拜得累了。菩萨是越拜佛,越有精神;越忏悔,越欢喜,这才是真正的忏悔。发忏悔心都是菩萨,凡夫没有善根,就不会忏悔。”

《业报差别经》曰:“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罪。谓悔谢罪过而请求宽恕。即作罪或犯罪时,皆应忏悔,始得除罪而清净。”

忏悔,是一个清洗过去心灵的污秽,以获得净化和再生的不间断过程。一个不忏悔的人,是无法在心灵上有所进展和进化的,因为不忏悔,意谓着心灵的停滞和继续染污;不忏悔,意谓着以前的过错没有消除,而新的过错又将源源不断的产生。

忏悔,忏名陈露先恶,悔名改往修来,不仅要“忏其前愆”,以前所造的过错要忏除,也要“悔其后过”,让以后的过错不再产生,一般人只知“忏其前愆”,而不知“悔其后过”,以致前罪还没消灭,后过又产生了。

当一个人出现了“后过”,就代表忏悔的不够真诚彻底,如果要能真正的将前罪忏除掉,就必须要能真正的“悔其后过”,也就是,相同的过错,绝不重复。当一个人可以“不二过”时,我们就可以说,我们已经完全忏除我们的前过了。

而要能够除过,不论是“前过”或“后过”,我们就必须坦承我们的过错,或看清楚我们的过错是什么!

所以,忏悔,就意味着,卸除所有心灵的武装或伪装,不管是意识或潜意识里,任何“合理化”的伪装。

那是一种完全对自己的坦白,将自己的过错或心灵的污秽,赤裸裸的、不加任何隐瞒的坦露出来。

所以我们就知道了,为什么忏悔需要“诚恳”,为什么无法诚恳的人,就无法有真正的忏悔,因为诚恳意味着,坦白、不曲诈、不迂回、不推诿,是一种完全的“直心”,是一种“直下承担”!直心是道场,《楞严经》云:因地不真,果招纡曲。

能够诚恳的人,能够坦诚面对自己的内心,然后藉由这样面对,来“认清”真正的自己,并藉此而达到“醒悟”和“清洗”的目的。

所以,一个能够诚恳的人,也才能有真正的忏悔,也才能以这样诚恳的心,去面对别人,直下承担自己的过错和责任。

所以,忏悔就像一种“心灵的沐浴”或“甘露”,对我们心灵的种种污染和污垢,进行一次次彻底的清洗,当我们的忏悔愈深切,愈是能洗涤我们愈微细的心念污垢,愈清除我们重大的罪业!

而忏悔,也带有某种的“超度”作用,不只往内超度了我们的贪、嗔、痴,超度了我们心中无数的“众生”,更且往外超度了别人的怨恨,因为深切的诚意和忏悔,就像清凉的甘露,霎那浇却熊熊的怨恨怒火。

所以,我们不仅要为我们所知的罪业忏悔;更要为我们所不知的罪业忏悔,而且应念念忏悔,时时忏悔。

当我们藉着这样不间断的,一次又一次,一层又一层的深入忏悔下去,我们的心,就渐渐的清了,人生的梦,也渐渐的醒了,最后我们将了悟到,原来,所有的“罪业”,都是从“心”上升起的,而“心”的本质是“虚幻”的,并没有一个叫“心”的实质存在,所以“罪业”的本质,也是虚幻的、空的,并没有一个叫“罪业”的实体存在。 那时,我们也能真正的了悟了:

当达到了这样的终极忏悔,才是“真忏悔”,那时我们才真正了知,并没有一个实质的心,可以去造作和承受罪业。

当达到这样一种“三轮体空”的觉悟时,我们就好像突然从梦里清醒了,醒来后,才知原来梦中的一切,都是虚妄不实的,那时不只“心亡”了,连“罪业”也应时消亡,而一切善恶境界,和一切的相对概念和执着,也顿时的一并超越!

虽然,究竟来说,忏悔的心,也是一种“虚幻”,但毕竟,那是一种在人生虚幻的迷梦中,可以逐渐让我们清醒的有力工具。

所以,“心亡罪灭两俱空”,那是我们所可仰望的“终极目标”,但如果心还是虚妄沉迷,还是不行忏悔的话,恐怕人生的迷梦,将更深沉难醒,而罪业也将更为深重难救了。

所以,能够诚恳的人,有福了!而一个懂得忏悔,能够真诚忏悔的人,更有福了!

因为忏悔是从诚恳开始的,有真实的诚恳起步,才能达到最后真正的“真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亡时罪亦灭,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这是很高明的忏悔法。但一般人只能做到“相似”的观空,也就是从理上说的空。真正达到这个境界要实证得空性。证得之后,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又现前一念,即是无始。犹如翳眼见空华、又如梦中所见境,皆是无始。虽无始而念念中有也。贪、嗔、痴若本有实有者,即无人能破,亦即无人能成佛。克其本体、诸佛于成佛证到时,即证到本来是佛。真本有者,以无念故,不贪、嗔、痴,妄本空者。以有念故,有贪、嗔、痴。学佛法人,歇下妄念,即是正念。

所谓正念者,唯念无面目之本来面目,其余一切皆不分别,即成无分别智。贪嗔痴为造恶业之因缘,身语意为造业之具,是增上缘。旧恶已改,新善从生,是为真忏悔也。

罪从心生,罪从心灭,所以将心忏,用真心来忏悔所造的业,“心亡”就是把所造的过错亡掉,罪业也没有了。所谓“过能改,归于无”,如果有过不改,把它藏起来,不教人知道,那才是罪上加罪。君子有了过错,就好像日蚀和月蚀一样,人人都能看见;若是能及时改过,则人人都会敬仰而羡慕。古时大英雄、大豪杰,都是勇于改过。

有一个公案,是关于大小乘,而后来忏悔的故事,在古时印度有位无著菩萨和世亲菩萨,他俩是兄弟。世亲菩萨学习小乘教义,而无著菩萨却是学习大乘教义。世亲菩萨非常聪明,他哥哥总想度他信大乘法,乃想出一个方便法门,故意装病,请他弟弟来探病。弟弟来后,哥哥说:“弟弟,我现在快死了,你能否诵一遍大乘经典?”弟弟本不愿意,但为满足哥哥最后之要求,便翻看大乘经典,他把《法华经》、《楞严经》和《大方广佛华严经》这三部大乘经典念过后,豁然明白,知道自己以前多么不对:讪骂大乘佛教,毁谤大乘经典,说大乘经典是假的。他知道自己错了,非常后悔?心里懊丧地自责:“我以前尽骂大乘佛教,我造了这么多的罪业,一定要下地狱啦!我这舌头真是坏透了。”想着就拿刀要把自己的舌头割下来。

他哥哥便说:“何用割舌呢?现在你改变你的说法,可用你的舌头来赞叹大乘。”

世亲菩萨听后觉得很有道理,他的勇气很大,真的完全改变了,所以自此以后他所造的论都是赞叹大乘的。他从前写了很多骂大乘佛教的书,他都通通烧毁了。现在,只遗留下来他赞叹大乘佛教的论文。世亲菩萨通过忏悔也成为后来的一代祖师,受到后人的尊重敬仰。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云:“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业。”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三云“若能如法忏悔者,所有烦恼悉皆除。犹如劫火坏世间,烧尽须弥并巨海,忏悔能烧烦恼薪,忏悔能往生天路,忏悔能得四禅乐,忏悔雨宝摩尼珠,忏悔能延金刚寿,忏悔能入常乐宫,忏悔能出三界狱,忏悔能开菩提华,忏悔见佛大圆镜,忏悔能至于宝所。”

“超度前要做拜忏” 的相关文章

我们为什么要拜太岁,太岁神是凶神吗?

我们为什么要拜太岁,太岁神是凶神吗?

    俗话说:”太岁头上动土。“意思是说在太岁出现的地方或者太岁的方位不能破土兴建。如果动了土就会带来灾祸。后来,民间就误以为太岁是一个专门惩罚人的神灵,碰到了’太岁‘就会招致横祸。其实这样的认识是错误的。   ...

2020属鼠本命年犯太岁怎么化解?

2020属鼠本命年犯太岁怎么化解?

每一年都有4到5个生肖与流年太岁相冲。2020庚子鼠年犯太岁的生肖有值太岁的生肖鼠,冲太岁的生肖马,刑太岁的生肖兔,害太岁的生肖羊,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2020属鼠本命年犯太岁怎么化解?生肖鼠的朋友在2020年因自身属相与流年地支一致,所以是本命年,从今年的第一个月...

2020犯太岁的5大生肖有哪些,哪个最严重?

2020犯太岁的5大生肖有哪些,哪个最严重?

2020年犯太岁的生肖一共有5个,那么它们分别是哪些呢?哪个生肖的运势是最差的呢?2020犯太岁的5大生肖有哪些进入2020年,犯太岁的生肖一共有5个,分别是生肖鼠本命年值太岁,生肖鸡破太岁,生肖羊害太岁,生肖兔刑太岁以及生肖马冲太岁。 2020年属鼠人...

农历七月鬼门开,道长教你如何安全的度过“鬼月”!

农历七月鬼门开,道长教你如何安全的度过“鬼月”!

农历七月,是我国民俗传说中的“鬼月”。据说每年农历七月初一,便会打开鬼门,放出那些终年受苦受难禁锢在地狱的冤魂厉鬼,一直到七月三十日才关上鬼门。为了让阴阳二界的人鬼都平安,我国自古以来,便有在七月设醮普渡的习俗。民间在七月鬼月的第一天、第二天、第十五天和最后一天都...

鬼月即将来临,这些风俗禁忌你都知道吗?

鬼月即将来临,这些风俗禁忌你都知道吗?

还有二天,就要进入农历七月了!七月十五是中元节,本是祭祀祖先超度亡魂、地官赦罪之节日。但民间有言:七月初一鬼门开,七月十四鬼乱窜,认为七月是「鬼月」,夜晚、野外阴气重,中元节前后更甚,尤其是七月十四的晚上。▌七月冤魂厉鬼游荡,夜晚野外阴气重每年从七月初一起阎王就下...

超度超拔对生者有什么好处,如何知道亡灵被超度了

超度超拔对生者有什么好处,如何知道亡灵被超度了

在堕胎之后,婴儿变成婴灵的情况是让很多人都非常谨慎的;在家里的老人仙逝之后,大家更是抱着一种谦恭敬畏的态度,让老人能够安息。但有的时候,仅仅靠自己一份虔诚的内心是不够的的,我们需要请法事来作法超度亡灵。不过,因为大家对于超度这件事了解并不算多,因此,怎么知道亡灵被超度了呢...

📩 有疑问?微信聊:st-3139
点击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