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食超度是什么意思
施食超度是什么意思
将饮食布施给他人的意思。施食有许多功德,如《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载,奉施饮食得十种功德:得命;得色;得力;得安稳无碍辩;得无所畏;无诸懈怠,为众敬仰; 众人爱乐; 具大福报; 命终生天; 速证涅盘。此外,以饿鬼为对象的施食仪式,称为施饿鬼、施食会。
最简单的施食方法(只要一分钟):
准备食物:一杯水 + 七粒米;
1.念七遍开咽喉真言;
唵wèng 步bù步bù底dī哩lī伽qié哆duō哩lī 怛dá哆tā哦yē哆duō耶yě
(诵此陀罗尼神咒时,观想诸鬼以此咒力,咽喉通息,猛火息灭,无复痛恼,身心安泰。如施甘露水行者用无明指沾水洒开,令鬼道有情咽喉自开。)
2.念七遍变食真言;
南nán无mó萨sà缚wá怛dá他tā哦yē哆duō 缚wā噜lū枳zhī帝dì 唵wèng三sān跋bá啰là 三sān跋bá啰là 吽hòng
3.念七遍甘露水真言;
南nán无mó苏sū噜lū婆pó耶yě怛dá他tā哦yé哆duō耶yě
怛dá侄zhí他tā 唵wèng苏sū噜lū苏sū噜lū钵bó啰là苏sū噜lū钵bó啰là苏sū噜lū娑suō婆pó诃hē
4.念七遍四如来名号;
5.右手打7个响指;
6.洒出去
对广大佛子说,施食是一种责任:
世界上有很多的人还吃不上饱饭,还受着饥寒交迫的痛苦。
而我们通过施食,只要举手之劳,几分钟的功夫就可以使几万,上百万甚至数亿乃至无数的众生吃上一顿饱饭.既不需要花很多时间也不需要花很多钱.如果简单易行之利益众生之举,何乐而不为。
我们也许很穷,也许没有好工作,好文凭,或许缺乏一技之长在社会中活的很艰难,但再艰难的人,总不会缺几粒米,一杯水。
施食是怎么意思?
施食,是释迦牟尼佛留下佛法的一个法门。佛陀很慈悲,施食法门,是为可怜的饿鬼众生,赋予食物的法门。
饿鬼道众生,极为可怜。他们的嘴非常之小,同时一张嘴,就会从嘴里吐出火焰。给他的食物,马上就化为炭灰,而无法食用。为此,佛陀传法于世,化食物,化甘露与饿鬼众生的法门。
施食法门,是非常殊胜的法门。修行施食法门,如同供养阿罗汉。
净宗 如何施食?
佛堂烧香或烧烟供粉后也可以念诵这个
可以用在任何食物的布施,
此食色香味,上供十方佛,
中奉诸圣贤,下及六道品。
等施无差别,随愿皆饱满,
令今施者得,无量波罗蜜。
三德六味,供佛及僧,
法界有情,普同供养,
之后念观音心咒, 数量不限。
(来源于佛前大供仪轨!)
不烧香? 看到可以供养的 也可以念诵这个? 比如 吃饭前·····
出家人每天念诵的
(早斋念诵)
“供养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圆满报身卢舍那佛,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当来下生弥勒尊佛,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大行普贤菩萨,大悲观世音菩萨,大愿地藏王菩萨,诸尊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粥有十利,饶益行人。果报无边,究竟常乐。
(午斋念诵)
三德六味,供佛及僧,法界有情,普同供养,若饭食时,当愿众生,禅悦为食,法喜充满
萨多喃,三藐三菩陀,俱胝南,怛侄他,唵,折隶主隶,准提娑婆诃。所谓布施者,必获其利益,若为乐故施,后必得安乐。供佛( 饭食)已讫,当愿众生,所作皆办,具诸佛法。”
“二时临斋仪”除了早上念诵“粥有十利,饶益行人……”,中午念诵“三德六味,供佛及僧……”之外,开始与结尾所念的内容都是相同的。
施食是什么意思??
施食就是累积自己福德的一种方法,比如你想智慧,想身体健康,希望受到尊重,希望能够成为富贵之人,希望能够解脱生死等等得到这些愿望的一种方法。
不是主要条件的,但是绝对是必要条件。
施食就是布施之一种,给予人或者其他众生以食物称为施食。比如尊下给予僧人以粮食,钱财以修行,给予乞丐以粮食,钱财资助他的色身,给予动物以食物使他们能够延续,等等都是布施,具体的以食物为布施物品称为施食。
当然现在的很多同修以布施饿鬼为主要,其实饿鬼道有好几种形式,你能够布施的只是其中一种(阿含经),因为很多饿鬼道众生因为业障的关系未必能够受用的了,想想目犍连尊者的母亲因为谤法受饿鬼报,不得食,都要好多阿罗汉一起持经才能够受用,现在这个末法时代,你到哪里去找阿罗汉?我还是比较主张对于僧人,流浪宠物,贫穷之人等等之布施,施食。
佛教里放焰口和施食有何不同
佛教里放焰口是施食的一种形式。
放焰口,佛教仪式,为一种根据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而举行的施食饿鬼之法事。该法会以饿鬼道众生为主要施食对象;施放焰口,则饿鬼皆得超度。亦为对死者追荐的佛事之一。
焰口,另称为焰口、面然。是指地狱里的饿鬼,其体形枯瘦,咽细如针,口吐火焰。以生前悭吝之故,遂有此一果报。放焰口乃是对饿鬼施水施食、救其饥渴之苦的一种佛教仪式。
印度佛教仪式中佛教徒为了追荐祖先举行“盂兰盆会”,佛经中《盂兰盆经》以修孝顺励佛弟子的旨意,合乎中国追先悼远的俗信,于是益加普及。民间普遍流传目连解救母厄的故事:“有目连僧者,法力宏大。
其母堕落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太甚。目连无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为说盂兰盆经,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救其母。”中国从梁代开始照此仿行,相沿成中元节。不过后来除设斋供僧外,还增加了拜忏、放焰口等活动。
扩展资料
放焰口的仪式过程
举行时间
放焰口都在黄昏或夜间进行,一般需要四个小时以上才能完毕。作法事之前,须在殿堂内设立瑜伽坛,中间为主坛,两侧为陪坛。主坛上坐的法师称为座主,又称为金刚上师。作法时,金刚上师身披袈裟,头戴毗卢帽,案上放着法铃、戒尺和香炉等。
背后一般设绘有狮子的大型布屏。陪坛为竖放的两排条案,僧人们身披袈裟相对而坐,案上放着各自使用的引磬、木鱼、铙钹、手鼓等。作法事的僧众不得少于七人,一般为十三人至十五人。
地点
殿堂外设立面燃大士坛,灵坛上陈放香烛供品。面燃大士坛还供鬼王面燃,其貌凶狠丑恶,嘴里喷出三道火焰。有的是纸扎的,有的是彩绘的,有的仅供牌位,现在寺院中多不采用纸扎的面燃大士像。灵坛上供被超荐的灵位牌,上书“佛力超荐某某往生莲位”。
灵位牌多少不拘,因为一台焰口可同时为多人施放。瑜伽坛、面燃大士坛、灵坛是“阴焰口”必备的三坛,“阳焰口”不设灵坛。
开坛
施焰口开始,先由金刚上师领僧人唱《杨枝净水赞》净坛,然后开坛。座主在瑜伽坛前诵《香赞》、上香。斋主(又称功德主、施主,即为追荐亡魂施功德者)上香,依僧俗次序礼拜。
座主、众僧、·斋主往灵坛上香礼拜,僧人诵《心经》、《往生咒》、《变食真言》,唱《莲池赞》,念“阿弥陀佛”。再去面燃大士坛上香礼拜,诵《大悲咒》、《变食真言》,唱《观音赞》。
诵唱
众僧登坛,摊开经卷,座主戒尺一击,开卷诵唱。一般是座主唱首句,如唱“会启瑜伽最胜缘”,众僧则和唱下句,如“觉皇垂范利人天”。并常唱菩萨名,还有六字真言。
诵真言时,座主手结印契,心存结想。这些手印在《瑜伽焰口》中均有图示,计有遣魔印、伏魔印、火轮印、真空咒印、变空咒印、运心供养印、奉食印、观音禅定印、破地狱印等。
仪式结束
最后,僧众起身,同唱《回向偈》,斋主顶礼,仪式结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放焰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