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事道场超度
丧事道场超度
我们河南农村办白事一般都是三天。亲人去世的头一天,无论早晚,都算一天。即使是晚上11点多去世,只要不超过12点,都算作一天。那么,第二天就非常紧张了。亲人一死,“治丧委员会“随即成立。所谓的“治丧委员会“,我们农村叫律事的,往往由村里的德高望重的老人,或者大队领导组成。先是报丧,往往由晚辈或者邻居来执行。女人们则开始置办各式各样的孝布,木匠们开始打绳墨,抡斧凿,做棺椁。第一天的晚上,各门亲戚开始探望死者,并嚎啕大哭,表达悲痛哀悼的情思。
如果第一天准备充分的话,第二天上午基本无事。第二天傍晚响器班子就来了。他们一般就是在开晚饭前,滴滴答答意思那么两下,就开始吃饭。吃完饭,响器的演奏才正式开始。一般都是请两班响器班。在之前的农村,晚上没有什么 娱乐 节目,全村男女老少几乎全体上阵,把两班响器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好不热闹。但是现在不行了。响器开始后,往往就三三两两那么几个人,稀稀拉拉的,很没有意思。曾经有一年的冬天,我的一位表哥,自己一个人一边看吹响器,一边烤着火,一直守到晚上九点半。因为他生响器班的气,他们晚上随随便便吹上半个小时,就能挣七八百元。这钱挣得太容易了!主家的钱是大风刮来的?办丧事的主家,往往要在离响器的不远处,放置一把椅子,椅子前面放一对死者生前穿过的鞋,就是让死者看大戏的意思。各门亲戚要在主家院里的灵棚里祭奠。
第三天是最紧张的。上午十二点之前,吊唁的亲朋好友都陆陆续续到来了,该上礼的上礼,该领“吉利儿”的领“吉利儿”。所谓的“吉利儿“,就是一小块白布,让祭奠者擦眼泪用的,它们事后大都成了抹布。要是男人,无论年龄大小,都还能得到一包烟。亲人娘家人是需要孝子们亲自去接迎的。这是对儿女们是否孝顺的一大考验。一般情况下在孝子们的哀哭声中,娘家人都会选择原谅,或者加以赞赏。但是,如果儿女们太不孝顺的话,娘家人会借此大加训斥,让这些子孙们当众出丑。所以,接迎娘家人,孝子们谁都不敢怠慢,见到娘家人后,是一个比一个哭的悲痛。娘家人一到,祭奠仪式正式开始。有祭秦九叩的,有祭揽九叩的,也有三鞠躬的。如果是重要的亲戚,有祭二十四扣的。二十四叩祭下来,一个人就需要40多分钟。所以,这时候,往往律事的就要出面,宣布凡是祭二十四叩的要先交一二百元不等的礼金。一般都能吓退一些跃跃欲试的祭奠者。
祭奠仪式一般需要一两个小时,之后吃饭。吃饭都是急速麻利快的,不比红事吃饭那么稳稳当当,不紧不慢。用不了一个小时,吃饭结束。祭灵仪式正式开始。一番吹奏后,开始转灵。现在有的还聘请有哭灵的人。最后,孝子们行祭奠礼,一般由长子摔盆儿。随后奔赴墓地。在墓地仍有一个简便的祭奠仪式,之后下葬。
第四天,孝子们要到娘家谢孝。之后,还有头七,五七等。
我们上海农村这里是这样的
1-如果人在医院没的,小敛后直接送殡仪馆,如果在家没的,尸体就放家中,并设灵堂。
2-家属小辈及村里好友守灵三晚。
3-出殡日,亲属及村民一同去火葬场。由殡仪馆主持亲属参加大殓入棺。并主持召开追悼大会。完毕尸体火化。
5-家属拿取骨灰盒。
6-由殡仪馆返回后,骨灰盒顺便也拿回家,放置灵堂,或直接放入已购买墓地。如有做七,挑选某个七日,由亲属组织安放。
7-烧床器,殡仪馆回后,亲属好友一并来到乡间地里,烧象征意义上的床及家电日常用具等给故去之人。并撤灵堂。
8-做七,每逢一周,做一次“七”作为纪念。七七四十九天。安置骨灰盒及撤灵堂也可在“七”中调定。
9-百日。一百日也是个纪念日,安置骨灰盒及撤灵堂也可定在这天。
10-冬至,纪念日,有啥吃啥,没啥冻一夜。
11-清明。
12-哭丧,带孝等,就不一一复述。
成都周边地区一直有厚葬的传统,老人丧礼的隆重程度往往超过年青人的婚礼。现在虽然实行火葬,丧葬仪式越来越简化,宗教色彩也越来越淡,但对於年龄较大老人的丧礼,一般都称为”喜丧”,其热闹气氛并没有淡化多少,亲戚乡邻合作办丧葬的传统一直沿袭下来。虽然有大同小异之别,而一般也少不了有以下几种程序:
1、哭丧。老人一离开人世,守在身边的亲人就要边哭边烧纸钱,放鞭炮,意即送魂并通告附近乡邻前来吊唁和帮忙办理丧事。
2、请端公。老人去世当天,丧家要派人将死者的生辰八字与死亡时辰送至端公(即阴阳先生)处,测算火化时间与落葬时间。
4、火化。老人去世後,一般都在第二天火化,一个星期左右落葬。其间都是乡邻和亲朋好友前来吊唁,丧家每天具备酒席招待。
5、做道场。老人的丧事一般根据家庭的富裕程度而定。有钱人家要请和尚、道士念经做”道场”,超度死者亡魂,早升极乐世界。大多数家庭也要请乐队演奏或歌舞、曲艺等表演。
6、安葬。送殡安葬是整个丧礼的高潮,发丧时间到,礼炮齐鸣,乐队开路,彩旗花圈,灵牌遗像,送葬队伍紧随,场面十分沉重又壮观。
7、祭日。老人安葬后,还要办“五七”、“百日”、“周年”等祭拜活动。
一方水土一方俗,各地办白事的习俗也有多种。拿陕西安康地方来说,办白事的讲究和湖北,重庆一带相似,却跟陕北和关中不同。1.要打“夜闹鼓”,即民间乐队唱的一种地方戏曲,整夜转丧,所有亲人陪守,并按规矩做很多的事项流程。。2.孝子头带孝布,但一般不是穿孝衣。3.请村里的一位长者或懂礼之人做“执客”,也就是司仪之类。4.办酒席一般都是八凉八热,五荤四素八大件。5.要请风水师相地择吉。6.传统坟头就地取材用石头砌成,形如鼻子,是标准的“鼻子坟”,和南方的“椅子坟”不同。
民间丧葬习俗有这些:
1、停尸仪式: 他被移到正屋明间的灵床上,在亲属们的守护下度过生命中最后的时刻,这叫做”挺丧”。
2. 报丧仪式: 报丧可以说是人死后的第一种仪式了,它用发信号的方式把有人逝世的消息告诉亲友和村人。
3. 招魂、送魂仪式:客死在他乡的魂魄,找不到归途.除非他的家人替他”招魂”,使他听到那企望着他的声音,他才能够循着声音归来。
4. 做‘七’仪式:人们认为,人死后七天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所以要举行”做七”,每逢七天一祭,”七七”四十九天才结束。这主要是受fo教和道教的影响。
5.吊唁仪式: 一般吊唁者都携带赠送死者的衣被,并在上面用别针挂上用毛笔书写的”某某致”字样的纸条
6. 入敛仪式: 入殓有”大敛”和”小敛”之分。小敛是指为死者穿衣服,”大殓”是指收尸人棺,汉族民间俗称为”归大屋”。
7. 丧服仪式: 在丧礼中,晚辈给长辈穿孝主要是为了表示孝意和哀悼。这本来是出自周礼,是儒家的礼制,后来,又被人们引申成为亡人”免罪”。
8. 出丧择日仪式: 按照迷信的说法,人在刚日死,应选在柔日下葬;柔日死,应选在刚日下葬,刚日、柔日要配合好才行
9. 哭丧仪式: 哭丧是中国丧葬礼俗的一大特色。哭丧仪式贯穿在丧仪的始终,大的场面多达数次。而出殡时的哭丧仪式是最受重视的,所以有些地方有请人帮哭的习俗。
10. 下葬仪式: 这是死者停留在世间的最后时刻了,一般都非常郑重其事。
丧葬习俗,是文化,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因地制宜的丧葬习俗很多种,但百变不离其中,就是我们的先祖认为死是另一种存在的开始,所以以活着时的条件,尽量满足另一种更好的开始!
武汉:清明扫墓奇观
每当清明前后,一向冷清寂静的石门峰、扁担山、九峰等公墓区顿时热闹起来。车声、鞭炮声、哭声、嬉笑声以及小商贩叫卖香烛、纸线、食品的吆喝声遍于四野。只见满山烟雾缭绕、火光点点,从山脚到山顶布满了人群,形成了武汉地区独特的祭扫习俗景观。
道教丧事上念的经文
连续念诵 7、15、21天 每天一遍 或多遍
超度念诵《太上救苦经》
太上洞宝天尊说救苦拔罪妙经:又名《太上洞宝天尊说救苦妙经》、《太上救苦经》,为道教济幽度亡类道经,在度亡道场中常用。经以五言韵文写成,赞颂太乙救苦天尊拔众生脱离迷途,超出三界;称众生若能悟得虚空,超出万象,即得解脱生死,免受轮回之苦;又谓众生“归命太上尊,能消一切罪。”念诵此经不息,可致“天堂享大福,地狱无苦声。
回向文:愿以此功德回向给(名字)的冤家债主 ,杀生物命。
愿太上洞宝天尊接引,太乙救苦天尊接引 ,永离三涂苦,早登东极府,永脱生死轮回之苦,往生东方长生极乐净土。
发心常称念 太乙救苦天尊,九幽拔罪天尊,朱陵度命天尊不可思议功德。
不同地方的风俗不同,你家乡的葬礼风俗是怎样的?
因为我国地域宽广,所以很多习俗也不尽相同。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说的就是如此。所以说,每个地方的丧礼肯定不会一样,下面就将我们老家的丧葬习俗和大家聊一聊。
坐标: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西北乡村
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我们这里人去世以后,都是木棺土葬,后来随着殡葬制度的改革,火葬替代了传统的土葬。但是,火化以后,还是将骨灰放入骨灰盒后埋入坟中。
人死以后,大多是“排三殡”,也就是在家中停放三天。第三天出殡,下葬。遇到夏天的时候,有的是当天火化,将骨灰盒供奉在家中三天。
人刚咽气的时候,将一扇门板用两条长凳担起来,放在正屋中央。给死者穿好寿衣,头南脚北停放在门板之上。孝子孝孙穿孝服在两旁守灵。
用红布包袱包裹纸钱一包,上面写明死者的姓名、籍贯、享年,然后在院子一边焚烧,称为烧“倒头包袱”。
然后,孝子跟随“把头”,到土地庙送魂。这时候,把头会安排专门人员到死者的亲朋好友家去“报孝”,就是将死者去世的消息通知他生前的亲戚朋友等。
这个时候,本家族前来帮忙的,会在孝子后面,等孝子到坟地“破土”选好穴位以后,他们便开始垒坟。
主事的安排专人,将街门上贴上烧纸,叫“封门”。家中设灵堂,接到通知的亲属前来吊唁。死者头部下方摆有供桌,上面点有“长明灯”,香炉。供桌旁放有“灰盆”,以供前来吊唁者焚烧纸钱。
到了傍晚的时候,有主事者在前面端着盘子,上面有“浆水”、冥资等,孝子跟随去土地庙“报庙”,送浆水。
第二天晚上,要去土地庙“送盘缠”,准备纸马一匹、纸人“牵马童”、以及冥资等一大宗,到土地庙前焚烧,等于给死者准备好了盘缠。
第三天的时候,出大殡。长子捧着骨灰盒,出门后跪地,主事人端着“灰盆”,放在孝子头顶“一顶”,然后摔碎。这时候哀乐齐鸣,鞭炮燃放。孝子孝孙及亲朋好友跟随到坟地,由子女下到墓穴中“扫土”,然后将骨灰盒下葬到垒好的墓穴中,填土成坟。
下葬的第三天清晨,子女在天未亮的时候,带着五谷杂粮到坟上“圆坟”,将五谷杂粮撒在新坟上,然后将水泼洒在上面。日后五谷杂粮生根发芽,则预示着后代生生不息,香火旺盛。
从死者去世的第一天算起,每七天到坟上祭奠一次,称为“烧七”。总共烧七个七,其中以五七最为隆重。如果是哪个七逢农历初七、十七、二十七时,便要在坟上插旗,死者多大年龄,便要做多少个纸旗插在坟上,称为“添七”。到一百天的时候,烧“百日”。然后每年死者的生日烧“生日包袱”,到了周年的时候,烧周年。其中,又以三周年最为隆重。三周年过后,就是清明、月一的时候前去扫墓祭奠了。
武汉丧葬习俗
丧葬礼俗包括互相渗透的丧葬礼仪制度与民间丧葬风俗。中国丧葬习俗产生于史前的祖先崇拜。经过三代时圣人制礼作乐,形成完整而系统的丧礼、丧服制度,载在《仪礼》、《礼记》等书中。后经历代大儒根据社会的变迁加以因革损益,著于《司马氏书仪》和《朱子家礼》等书中,为后世士大夫所遵奉,并渗透到民间丧葬习俗中,至今影响犹存。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即使具体的形式或内容稍有变通,而中国丧礼慎终追远、事死如生、崇尚厚葬、以礼教孝的精神却一脉相承。
武汉丧葬礼俗多循古礼,晚清时代丧服、丧期均遵《文公家礼》(朱熹所撰,又称《朱子家礼》)。大致程序为:长辈弥留之际,子孙必须到场送终,如果父母死时子女不在身边,不仅亲友责其不孝,子女也会感到终身遗憾和愧疚。死者断气(即《家礼》中所说的“初终”)后,立即烧钱纸,称为“落气纸”;在死者身旁点一盏油灯,称“长明灯”。家中及时确立丧主等经办丧事的人员。亲属按与死者关系的亲疏穿戴孝服,按旧制应分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种,而实际生活中多披白色头巾,以头巾之长短、系头巾之麻线的粗细和颜色来分别,但统言之披麻戴孝。鞋则用白布覆盖,根据辈份点缀一点红绿。一面派人购制棺木(许多有条件的老人生前就已置办了寿材),一面通知亲友前来参加葬礼,一般人家口头通报,富家大户发讣告,讣告有一定格式。然后为死者洗澡,“前三后四”,即用湿毛巾在死者胸前抹三下,背后抹四下,穿戴寿衣寿帽,并在其右手放入一根棍棒或柳树枝,上串一烧饼,称“打狗棒”。覆衾死者身上,脸上则覆盖白布(即《家礼》中所说“小殓”)。设祭,哭丧,守灵。一般摊尸半天到三天不等,家中必要到场的人到齐后即将死者放入棺材(即《家礼》中所说的“大殓”),亦设奠,家人嚎哭。钉棺盖时孝子在一旁高喊“某某躲钉!”此时成服,设祭堂,早晚奠,接受亲友吊丧。在家中办理这些事情的同时,派人外出择定墓地,挖好墓穴。出殡(俗称“上山”)日,请道士做斋,为死者开路。棺木一般有八人抬,路远的还要有八人替换。棺木出门时要摔碎一只碗或钵。出门后前面有人擎铭旌,丢纸钱(俗称“买路钱”),中间有孙子或重孙骑坐在棺木上,后面孝子贤孙、亲戚朋友依此跟进,徐徐向墓地进发。棺停墓穴旁,先用稻草烧墓穴,谓之“暖井”,有的还杀一只公鸡将鸡血洒在墓穴周围。棺木放在墓穴后,孝子先撒一把土,然后土工填埋,堆成新坟。三天后亲人再至墓地上坟添土,称为“复三”或“复山”、“复土”。
武汉三镇和周边地区丧葬礼俗大致相同,所不同者,汉口商家丧礼,讲究奢华,所置棺椁要选择花板中心有菊花者,墙板厚至尺许,每年要加漆一道。入殓时陪葬品丰厚,多以珠宝玉器殉葬。题主仪式上,往往请地位显贵者题点木主。葬前延请地理先生看风水,选择牛眠吉地,下葬则要请算命先生占卜时日。有部分人家丧事循古礼不修fo事,而举行祭奠。大部分人家丧事还是要做fo事,一般要延请和尚在家念经三至五、七日,送殡仪仗中方相明器以巧为能,亭彩幡帐以多为贵。小户人家请不起和尚,但仍要请人唱孝歌,因此汉口出现了一种专门唱孝歌的行业,业此者在其门上悬挂“悲乐堂”招牌,其鼓盆之歌,几令人绝倒。贫困户棺椁极平常,有十二圆花的就很好了。最穷苦人家甚至买不起棺木,到自新善堂板棺局去乞求施舍薄棺。该局每年施舍无算。
殓后计算日支与死时相冲,则要预设祭仪,关门掩户,全家躲避他处,称“回殃”,认为亡者回家时会带回殃神。回殃又称“回煞”,届时必用芦秆作梯,靠在屋檐上,说亡人由此而下地回家,有的人家还撒灰在地上以验亡者足迹。屋中设有筵席,等待死者回来享用。次日如发现灰上有痕迹,就以为是亡魂昨夜回家了,其实是偷荤猫、鼠留下的行迹也说不定。更有甚者,请道士驱煞,送走殃神,俗称“赶鬼”。
人死至七日称“头七”,然后逢七日有“二七”、“三七”以至“七七”或“十七”,民间认为每七日死者要过一阎罗,故请僧道诵经、焚楮,以为“超度”。逢七日,必以竹为箱形,糊以纸,里面装钱纸,谓之“篑”,或装纸袋内,谓之“包袱”,或包袱上书写死者姓名,生殁时日。时人认为“不经之甚”,但相沿成俗,莫之或易,直到20世纪50年代还有烧包袱的。
民国时期丧礼无五服详制,丧服亦无定数,礼义之家以及乡民丧服丧期仍遵旧制,当局亦不过问。租界不准举行丧礼,人死必先报验,限三日内出柩,不得久延,所以要想举行传统丧礼,必移柩华界,灵柩出行前须先照会租界当局。
办丧事本来是极其悲伤的事情,但必设盛馔宴请吊丧宾客,否则遭人讪笑。乞丐有时也来凑热闹,但亦讲道理。如果丧家不作吊宴客,他们并不来骚扰。如果丧家宴请吊丧宾客,他们就来了,来后听主人安排,并不强索强要,有的地方,乞丐还来参加抬棺材,自己虽有要事也莫敢辞,条件是须丧家跪接,事后管一餐饭,并不要酬金。
死去的亲人送上山后,孝子要供灵守孝。一个月内不能剃头,不参加外面喜庆活动。守孝一般三个年头,第一年农历新年祭祀活动最为隆重,俗称“新年”或“馨香”。亲友、邻里则都要来给亡者送香烛、燃鞭炮“拜年”。而在黄陂,家有新丧者,其亲友必于除夕携烛一对、冥钱一扎,来灵前叩头辞岁,示哀恋之意。这些实际是丧礼中吊祭活动的一种延伸。孝子在新年的三天不能出门拜年,但在黄陂等地农村,年前有新丧者,孝子要穿白袍墨套、戴无纬空梁冠,以服内兄弟二人穿白袍作陪,到亲戚家叩首谢孝,称为“管新灵”。守孝之家,门上春联不用红纸,第一年用白纸,第二年用黄纸,第三年用绿纸。此俗现在仍有,但一般都用黄纸,不论年头。在黄陂则有所不同,凡有亲丧者,必以蓝纸写一“服”字贴于门首,门对用白纸,其对文大半均曰“守孝难还礼,思亲免贺年”。三年孝满除服,要请和尚做法事或请道士做道场,超度亡灵。此时可将灵牌、条幅连同孝服、孝鞋一并焚烧,俗称“烧灵”。
每年清明节、中元节、过年(在年前)都要祭奠死者和祖先。分庙祭和山头祭。庙祭是在祠堂进行,没有祠堂的,就在家祭祀,到墓地上坟。从前富裕人家要烧91斤纸钱,表示对死者“九死一生还”的寄托,还要点9柱香、9支红烛,供奉的食物必须有肉包子和烧饼,以使死者在生还转世步出阴间时免受恶狗的缠噬。清乾嘉时代的一首竹枝词描写了汉阳龟山、月湖一带上坟的盛况:
“轿帘开处见双鬟,结伴来从大别山。
一路纸钱飞不断,大家同是上坟还。”
从前对于墓地的选择十分注意地势与环境,阴宅风水迷信根深蒂固。为找到一块牛眠吉壤以供亡者安息,并给子孙后代带来好运,要请地理先生审慎勘测,妥而后葬。由于择地需要时日,人死后不能早日入土,停棺不葬者十分普遍,甚至将灵柩停放中堂数年不葬,或迁厝寺观、善堂、会馆、公所的厝屋。久历寒暑,易生朽蠹,兵燹频仍,易遭破坏,不特生者于心不忍,更会影响周围环境。20世纪30年代以后,这种停棺不葬的现象在各地逐渐减少。此风减杀的原因有:(1)经过舆论宣传,士大夫劝诫,民众逐渐认识到葬亲只求高旷地与干净土而已,无所谓天星峦头之说。迷信渐为破除,已不再拘于风水时日;(2)因时局不宁,水火兵燹,恐生意外,抓紧举行安葬;(3)政府取缔厝棺,提倡公墓。此俗的革除,改变了人们长期以来与死人为邻,以停柩为累的不正常现象。
民国时期,政府制订新式丧礼,但难以推广普及,官方和民间团体不得不转而求其次,对传统丧葬礼俗中影响突出、危害严重的弊端加以禁革。取缔停柩,设立公墓,是政府的禁革措施之一。民国以前,武汉除专葬外国死者的万国公墓和专葬教会死者的教会公墓外,中国人只有义冢而无公墓,义冢管理不善,往往变成乱葬岗,有碍市容卫生。民国年间,一方面加强义冢的规划与管理,一方面学习西方葬俗建立公墓。1928年10月国民政府内政部公布《公墓条例》,要求各市、县政府于市村附近选择适宜地点设立公共墓地。1929年4月又颁布《取缔停枢暂行章程》,规定所有厝棺和田亩内之坟墓均迁葬公墓。根据这两个文件精神,各省分别制定了实施办法。从《湖北省设置公墓实施办法》和《湖北省取缔厝棺及坟墓办法》的条文看,城市公墓由市政机关设置,各县公墓由县长督饬保长按照实际情况,分保或联合数保设置。公墓用地依(1)公有荒山;(2)公有山;(3)私有荒山;(4)私有山;(5)公有旷地;(6)私有旷地次序选择,若选用私有山地,得依法征收,付给地价。公墓分甲乙丙丁四种规格,主管机关得视其财力选定种类设置之。公墓内分收费区与免费区,免费以赤贫为限。公墓由主管机关雇用管理人员。公墓设置完成后,除法令特许者外,无论何人不得于公墓外营葬。厝棺应于当地公墓完成后3个月内迁葬公墓,外籍厝棺不愿葬在本地者应迁回原籍。在田亩中营葬之坟墓应于当地公墓完成后1年内适葬公墓,墓主表示不愿迁葬或未遵限迁葬者,得按所占田亩面积课以墓地税。无主之厝棺及坟墓采取平夷、迁并或火葬的办法酌情处理。凡有关古迹名胜及与国家有功绩者之墓不在迁葬之列,并应加强保护。根据以上规定,武汉三镇逐渐建立自由公墓区,并在1934年经湖北省政府决定,兴建公共墓园,埋葬国民政府批准的公葬烈士、乡贤和上层人物。1936年又由武昌市政府决定,筹建了汉阳、武昌两座公墓,埋葬普通市民。公墓的设置是一项很有意义的改革。取缔有碍观瞻、污染环境、且充斥风水迷信的厝棺停柩,取缔占用农田、破坏土地资源的坟墓,铲除城市内外的乱葬岗,建立环境幽静、文明卫生、整齐划一、便于管理的公共墓园,这一切,从人们易于接受的方面为丧葬礼俗的进一步变革奠定了基础。
农村的丧礼都有什么步骤?
浙江省一带人死后多为土葬。旧时丧葬仪式复杂而繁琐,而且有浓厚的迷信色彩。老人弥留之际,子女必须侍立左右,直至逝世,俗称“送终”。瞑目时,烧草鞋、雨伞、包袱、香纸、锡箔,叫做“送盘缠”。将遗体置门板上,移至中堂或堂前右侧,头垫七块瓦片,面盖草纸,口含一枚红纸包好的铜钱,脚后点一盏青油灯。同时差人带一把雨伞往亲友家报丧。到亲友家,将雨伞顶朝上,竖于门槛上,亲友接到凶讯,即备礼前往吊丧。女婿送寿桃、粽子、猪头、全鸡、全鹅;一般亲友送香纸、寿被、挽联、绸缎被面等。入殓,俗叫“落材”。殓棺前给死者梳洗更衣,然后由长子捧头,女儿或女婿捧抱进棺材,放入木炭、石灰包,再将亲友送来的“寿被”一一盖上,并由女儿、媳妇报送者姓名,最后合棺,谓称“封材”。
出殡仪式最为隆重,富裕人家,出殡前要请道士做三日天夜道场,超度死者,叫“做功德”。出殡日,要请有地位者宣读祭文,焚烧神像,子女披麻戴孝,足穿草鞋,在孝堂拜见吊孝亲友。出殡时,女婿举坟头伞、背纸钱袋前导。亲友戴白帽、白兜、捧香随后。一路鸣锣击鼓、吹唢呐、散纸钱,直至墓地。棺材入土后,以砖为廓。晚上备“白事酒”宴请送丧亲友,回赠每人毛巾一条,或白布五六尺,谓“谢孝”。建国后,丧礼的封建迷信内容大多废除,葬仪从简,一般以送花圈,佩黑纱、小白花,举行追悼会表示哀悼。1979年后,城镇逐渐通行火化,农村仍以土葬为主。
白事习俗中的出丧,究竟都有哪些讲究?
出丧是丧礼文化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幡儿、牌儿、棍儿、盆儿、罐儿,谓之“出丧五大件”,是民间流传下来的风俗。当然,各地的风俗习惯都是不同的。
至于这“出丧五大件”有什么作用,我也只能查阅资料进行讲述:
幡儿,旧俗出殡时举的窄长像幡的东西,我国有的地方的”幡儿“是用白纸剪拼成圆柱形的幡,有的是用布撕成条幅,有的在木头或棍子上挂一块布。布的左边写死者生日,右边写死者去世的日期,中间写死者的姓名。它是古代招魂的旗帜,也叫引魂幡。因为民间流传,人死后,他的灵魂会在他熟悉的地方游荡。用幡来引导死人的灵魂,使得灵魂随肉体一起引到坟墓中去。出殡时由长子打翻儿,父死以左手打着;母死以右手打着。如果长子殁于父、母之先,次子无权打翻儿,却由重孙代替。人死后,灵前没有个打翻的,说明此人没有后代。
牌儿,全称应为“灵牌”,是灵柩入土之前供奉的临时纸制灵牌,它不同于祠堂里常年供奉的木质“主牌”。“妣”代表母亲牌位格式,“考”代表父亲 牌位格式,如果牌位前写“先”,说明家中还有比逝者更高辈份的人,他们还健在。传闻,牌儿是死人的身份证明或者路条,否则就是个黑户。没有固定的地方,只能到处游荡。按规矩,都用一块黑纱蒙起来。出丧时,由次子捧着。
棍儿,实际上是“棒儿”,即俗语说的“哭丧棒”。古代丧礼时父死用竹杖,母死用铜杖,上圆下方,其长度和胸平齐。后来,逐渐被简化,哭丧棒就由裹上白色纸条的棍子代替,仅是个象征性的东西。传闻,哭丧棍是给亡灵开路的棍子。“哭丧棍”让亡灵在阴间的道路上驱赶恶鬼用的,好让亡灵顺利通过而 不受欺负。也有人认为孝子持哭丧棒送葬的意思是,因为孝子悲痛过度,身体支持不住,而依靠棒来支撑。
盆儿,名“吉祥盆”、“阴阳盆”,民间俗称“丧盆子”。“摔盆”就是在出殡时,死者的长子把灵堂前祭奠烧纸用的瓦盆摔碎。这也叫“摔老盆”。摔盆儿也是有讲究的 ,父死左手摔,母死右手摔。要一次摔碎,越碎越好,相传,因为这个盆是死者的锅,摔得粉碎才好带到阴间去。“摔盆”的应该是死者的大儿子或大儿孙,即遗产的第一顺序继承人,长子不在了则次子摔,以此类推。如果没有摔碎,就不能摔第二次了,只能让抬棺的杠夫踩碎。瓦盆一摔犹如一声号令,扛夫们迅速抬棺起灵,送往墓地,不“摔盆”是不能起灵出殡的。
罐儿,即“焰食”罐子,正名“宝瓶”。是个小瓦罐,上下略窄,中间稍粗。到后来直接用饭碗代替。出丧前夜,由死者的儿子、儿妇、女儿以及外姓亲友用一双新筷子或者秸秆轮流把祭食放到罐里,以红绸扎好。送丧时,由大儿媳妇抱着,谓之“抱罐儿”。如长子不在,又无长子之妻的,就由重孙抱着,或由承重孙媳妇抱罐儿。民间传闻,罐里的饭食可以让亡灵带到阴间去,让他不饿肚子。其实这只是人们的美好想法罢了。
时至今日,流传下来的白事习俗很多已不可考。但出殡最为亡者的最后一程,多为世人所重视。怀敬畏之心,合理继承白事习俗,将传统习俗与文明祭扫相结合,是当今社会的大势所趋。
-
补财库
-
升财运
-
开财库
-
造财库
-
升职升官
-
化解太岁
-
还阴债
-
还前世债
-
还受生债
-
送替身
-
破小人
-
化解官司
-
化童子煞
-
和合术
-
观音借库
-
观音还库
-
龙王借库
-
旺财神
-
生意转运
-
换运聚财
-
五鬼运财
-
择吉日
-
补合婚
-
催姻缘
-
催桃花
-
观音赐子
-
拜文昌
-
拜太岁
-
引渡前世
-
化解婚煞
-
拜仙家
-
超度婴灵
-
去除阴灵
-
贵人扶持
-
万能退病
-
驱邪病
-
催欠债
-
金榜题名
-
学业顺利
-
文昌升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