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风俗超度灵魂
贵州风俗超度灵魂
到贵州毕节乡下修高速公路,租住在农家,周围有十数家农户,我们就生活在这样的村落里。
到了新地方,喜欢不自觉地与原来住过的地方比较,寻找不同。
我发现这地方经常死人,时常有哀乐响起,飘扬的经幡,锣鼓、鞭炮,使人感觉到许多不适。
平时串门,却发现这里的人普遍长寿,八十多,甚至九十多岁的老人随处可见。他们大多眼明耳聪,身板硬朗,生活都能自理,也能接受我们这些外地人。
时间长了才知道,我的感觉有误,这地方并不经常死人,而是他们的丧葬文化与我走过的其他地方不同。
这里办丧事时间长,少则几天,长则十多天,甚至二十多天,所以才经常听到办丧事闹出的动静,给人一种经常死人的感觉。
贵州毕节这地方,不能说薄养厚葬,对老人的赡养也还尽心尽力,但厚葬却是其他的地方比拟不了的。
他们十分看重丧事。婚嫁、建房、孩子满月等红喜事,如果有事走不开,可以托人上人情,丧事却必须亲自到场,也有条件亲自到场,十多天里,再远也能赶到,再忙也能抽出时间到亡者灵堂前烧一柱香,磕三个头。
老人病危,照例不在医院,信奉死在家里。眼看老人没有了复生的希望,会通知亲朋好友临终告别,这几天,能赶来的大都会赶来探视。看到老人症候只有一两天生命时,丧事就开始筹办了,门口搭棚,借桌椅板凳,准备烧纸火炮,和我们那里比,显得过于急性,催促多于挽留,让外地人不习惯。
丧事时间长,是贵州一些地方的特点。夏天十来天,冬季更长。丧事时长时短,检查着儿女的经济实力,大家不想丢份儿,再艰苦也得坚持几天,不让邻里瞧不起。
要说开支,和其他地方三天丧事比,也不见得大很多,不兴唱戏,超度的和尚、道士不多,鞭炮也不傻放,近亲吃素,百客吃荦,一场下来,五、八万足矣。
有一个习俗,我是第一次看到,迎客者准备好一尺来长的棍子,交给前来吊唁的客人,客人躬腰拄棍前行到灵堂,一队队客人结队躬行,壮观又悲切。
最人性化的风俗,亡者入土,葬礼并没有结束,还要举办三天。对亡者的祭拜还在继续,大部分精力用于陪伴亡者家属,说一些宽心体己的话,减少因丧事戛然而止引起的生者悲伤、孤独情绪。
百里不同俗。贵州的葬礼有特点。
贵州黔西洪水苗族葬礼风俗
苗族人死多行土葬,不用棺,也不垒坟。民国《马关县志。风俗志》载,苗族之丧葬,“自人死时即敲鼓吹芦鳖以乐鬼,昼密不停,鼓间数秒一敲,丝间数分一吹,直至埋葬而后已”;
苗族人死后,实行棺木土葬,葬仪中要念《上天经》,请开路师傅。杀三只鸡为“枕头鸡” 、“点字鸡”、“喊魂鸡”。
人葬后十二天做一次祭奠活动。较长时间后要举行较隆重的做斋仪式,请鼓手、芦笙手、歌手、献饭者,可以几代人做一次。每代人杀一头赔礼猪。做斋时,要做假人代替死者,祭师和子女、舅叔 要唱歌,歌的内容蕴含着丰富的为人处世哲理和本民族规矩礼节。
苗族人死多行土葬,不用棺,也不垒坟。民国《马关县志。风俗志》载,苗族之丧葬,“自人死时即敲鼓吹芦鳖以乐鬼,昼密不停,鼓间数秒一敲,丝间数分一吹,直至埋葬而后已”;埋葬之前,子孙要“朝暮蒲食”,并“以酒肉喂塞死者之口”;选择坟地时,“以木棒一条拼力向空抛掷,就棒落横则横葬,科则斜葬”。部分“白苗”人死要为之穿白衣,并用竹子或细本条编成一框架,盛尸于 内,停尸堂中,出葬前三天要为死者猖丧歌,入夜,为亲友者,必来慰藉,坐卧相陪。部分苗族人冠 则用寐布包好吊在屋内供亲友吊唁,择日埋葬。
丽江甲子乡婆族人死,出葬时要请巫师击皮鼓、吹芦鳖为死者开路。昭通、楚雄部分苗族流行横葬;文山一带“花苗”、“偏苗”则行直窜。“白苗”葬前有“敲牛”习俗,即妇女死,其娘家要向女贸家索取一头牛宰杀,娘家未“敲牛”之前,女婿要向岳父母家汇报其妻私有财物等情况。在苗族的观念中,人死是因为灵毫脱离开人体的缘故,相信死者灵魂可以变鬼,所以要请巫师向死者超度亡 魂。有的苗族,葬后十二天要“做斋”三天。解放有,苗族遇有丧事,要杀牛、羊、猪、鸡祭献,并 设酒宴,耗费很大。
办白事各地都有哪些风俗?
我们河南农村办白事一般都是三天。亲人去世的头一天,无论早晚,都算一天。即使是晚上11点多去世,只要不超过12点,都算作一天。那么,第二天就非常紧张了。亲人一死,“治丧委员会“随即成立。所谓的“治丧委员会“,我们农村叫律事的,往往由村里的德高望重的老人,或者大队领导组成。先是报丧,往往由晚辈或者邻居来执行。女人们则开始置办各式各样的孝布,木匠们开始打绳墨,抡斧凿,做棺椁。第一天的晚上,各门亲戚开始探望死者,并嚎啕大哭,表达悲痛哀悼的情思。
如果第一天准备充分的话,第二天上午基本无事。第二天傍晚响器班子就来了。他们一般就是在开晚饭前,滴滴答答意思那么两下,就开始吃饭。吃完饭,响器的演奏才正式开始。一般都是请两班响器班。在之前的农村,晚上没有什么 娱乐 节目,全村男女老少几乎全体上阵,把两班响器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好不热闹。但是现在不行了。响器开始后,往往就三三两两那么几个人,稀稀拉拉的,很没有意思。曾经有一年的冬天,我的一位表哥,自己一个人一边看吹响器,一边烤着火,一直守到晚上九点半。因为他生响器班的气,他们晚上随随便便吹上半个小时,就能挣七八百元。这钱挣得太容易了!主家的钱是大风刮来的?办丧事的主家,往往要在离响器的不远处,放置一把椅子,椅子前面放一对死者生前穿过的鞋,就是让死者看大戏的意思。各门亲戚要在主家院里的灵棚里祭奠。
第三天是最紧张的。上午十二点之前,吊唁的亲朋好友都陆陆续续到来了,该上礼的上礼,该领“吉利儿”的领“吉利儿”。所谓的“吉利儿“,就是一小块白布,让祭奠者擦眼泪用的,它们事后大都成了抹布。要是男人,无论年龄大小,都还能得到一包烟。亲人娘家人是需要孝子们亲自去接迎的。这是对儿女们是否孝顺的一大考验。一般情况下在孝子们的哀哭声中,娘家人都会选择原谅,或者加以赞赏。但是,如果儿女们太不孝顺的话,娘家人会借此大加训斥,让这些子孙们当众出丑。所以,接迎娘家人,孝子们谁都不敢怠慢,见到娘家人后,是一个比一个哭的悲痛。娘家人一到,祭奠仪式正式开始。有祭秦九叩的,有祭揽九叩的,也有三鞠躬的。如果是重要的亲戚,有祭二十四扣的。二十四叩祭下来,一个人就需要40多分钟。所以,这时候,往往律事的就要出面,宣布凡是祭二十四叩的要先交一二百元不等的礼金。一般都能吓退一些跃跃欲试的祭奠者。
祭奠仪式一般需要一两个小时,之后吃饭。吃饭都是急速麻利快的,不比红事吃饭那么稳稳当当,不紧不慢。用不了一个小时,吃饭结束。祭灵仪式正式开始。一番吹奏后,开始转灵。现在有的还聘请有哭灵的人。最后,孝子们行祭奠礼,一般由长子摔盆儿。随后奔赴墓地。在墓地仍有一个简便的祭奠仪式,之后下葬。
第四天,孝子们要到娘家谢孝。之后,还有头七,五七等。
我们上海农村这里是这样的
1-如果人在医院没的,小敛后直接送殡仪馆,如果在家没的,尸体就放家中,并设灵堂。
2-家属小辈及村里好友守灵三晚。
3-出殡日,亲属及村民一同去火葬场。由殡仪馆主持亲属参加大殓入棺。并主持召开追悼大会。完毕尸体火化。
5-家属拿取骨灰盒。
6-由殡仪馆返回后,骨灰盒顺便也拿回家,放置灵堂,或直接放入已购买墓地。如有做七,挑选某个七日,由亲属组织安放。
7-烧床器,殡仪馆回后,亲属好友一并来到乡间地里,烧象征意义上的床及家电日常用具等给故去之人。并撤灵堂。
8-做七,每逢一周,做一次“七”作为纪念。七七四十九天。安置骨灰盒及撤灵堂也可在“七”中调定。
9-百日。一百日也是个纪念日,安置骨灰盒及撤灵堂也可定在这天。
10-冬至,纪念日,有啥吃啥,没啥冻一夜。
11-清明。
12-哭丧,带孝等,就不一一复述。
成都周边地区一直有厚葬的传统,老人丧礼的隆重程度往往超过年青人的婚礼。现在虽然实行火葬,丧葬仪式越来越简化,宗教色彩也越来越淡,但对於年龄较大老人的丧礼,一般都称为”喜丧”,其热闹气氛并没有淡化多少,亲戚乡邻合作办丧葬的传统一直沿袭下来。虽然有大同小异之别,而一般也少不了有以下几种程序:
1、哭丧。老人一离开人世,守在身边的亲人就要边哭边烧纸钱,放鞭炮,意即送魂并通告附近乡邻前来吊唁和帮忙办理丧事。
2、请端公。老人去世当天,丧家要派人将死者的生辰八字与死亡时辰送至端公(即阴阳先生)处,测算火化时间与落葬时间。
4、火化。老人去世後,一般都在第二天火化,一个星期左右落葬。其间都是乡邻和亲朋好友前来吊唁,丧家每天具备酒席招待。
5、做道场。老人的丧事一般根据家庭的富裕程度而定。有钱人家要请和尚、道士念经做”道场”,超度死者亡魂,早升极乐世界。大多数家庭也要请乐队演奏或歌舞、曲艺等表演。
6、安葬。送殡安葬是整个丧礼的高潮,发丧时间到,礼炮齐鸣,乐队开路,彩旗花圈,灵牌遗像,送葬队伍紧随,场面十分沉重又壮观。
7、祭日。老人安葬后,还要办“五七”、“百日”、“周年”等祭拜活动。
一方水土一方俗,各地办白事的习俗也有多种。拿陕西安康地方来说,办白事的讲究和湖北,重庆一带相似,却跟陕北和关中不同。1.要打“夜闹鼓”,即民间乐队唱的一种地方戏曲,整夜转丧,所有亲人陪守,并按规矩做很多的事项流程。。2.孝子头带孝布,但一般不是穿孝衣。3.请村里的一位长者或懂礼之人做“执客”,也就是司仪之类。4.办酒席一般都是八凉八热,五荤四素八大件。5.要请风水师相地择吉。6.传统坟头就地取材用石头砌成,形如鼻子,是标准的“鼻子坟”,和南方的“椅子坟”不同。
民间丧葬习俗有这些:
1、停尸仪式: 他被移到正屋明间的灵床上,在亲属们的守护下度过生命中最后的时刻,这叫做”挺丧”。
2. 报丧仪式: 报丧可以说是人死后的第一种仪式了,它用发信号的方式把有人逝世的消息告诉亲友和村人。
3. 招魂、送魂仪式:客死在他乡的魂魄,找不到归途.除非他的家人替他”招魂”,使他听到那企望着他的声音,他才能够循着声音归来。
4. 做‘七’仪式:人们认为,人死后七天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所以要举行”做七”,每逢七天一祭,”七七”四十九天才结束。这主要是受fo教和道教的影响。
5.吊唁仪式: 一般吊唁者都携带赠送死者的衣被,并在上面用别针挂上用毛笔书写的”某某致”字样的纸条
6. 入敛仪式: 入殓有”大敛”和”小敛”之分。小敛是指为死者穿衣服,”大殓”是指收尸人棺,汉族民间俗称为”归大屋”。
7. 丧服仪式: 在丧礼中,晚辈给长辈穿孝主要是为了表示孝意和哀悼。这本来是出自周礼,是儒家的礼制,后来,又被人们引申成为亡人”免罪”。
8. 出丧择日仪式: 按照迷信的说法,人在刚日死,应选在柔日下葬;柔日死,应选在刚日下葬,刚日、柔日要配合好才行
9. 哭丧仪式: 哭丧是中国丧葬礼俗的一大特色。哭丧仪式贯穿在丧仪的始终,大的场面多达数次。而出殡时的哭丧仪式是最受重视的,所以有些地方有请人帮哭的习俗。
10. 下葬仪式: 这是死者停留在世间的最后时刻了,一般都非常郑重其事。
丧葬习俗,是文化,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因地制宜的丧葬习俗很多种,但百变不离其中,就是我们的先祖认为死是另一种存在的开始,所以以活着时的条件,尽量满足另一种更好的开始!
武汉:清明扫墓奇观
每当清明前后,一向冷清寂静的石门峰、扁担山、九峰等公墓区顿时热闹起来。车声、鞭炮声、哭声、嬉笑声以及小商贩叫卖香烛、纸线、食品的吆喝声遍于四野。只见满山烟雾缭绕、火光点点,从山脚到山顶布满了人群,形成了武汉地区独特的祭扫习俗景观。
贵州死人下祭哭书?
你说的这个我不了解贵州人是怎么样会是当地的风俗习惯,对他们不了解。
有些地方死了人,为什么要请道士唱戏?
在第二天晚上,道士会为死者唱孝歌,意思是历数死者(一般人)人生经历的十磨九乱,教育后辈要不忘前辈受的苦,对老人要讲孝道。哭灵。如果请了戏班,唱戏的女角有一个节目叫哭灵。就是戏班走下台来,到死者棺材前下跪边唱边哭,哭老人(一般为通用词)受苦受难,哭得伤心伤意,泪水横流。哭得越伤心越好,让大家产生感情共鸣。当然,前来悼念的主要亲戚(特别是姑娘)要向戏班扔钱(一般50-100)。还有的可以向戏班点歌,点唱一首歌10元左右。无论是来了悼念的客人还是唱孝歌、哭灵,家中的孝子(尤其是长子)孝女都要跪在棺材前焚烧纸钱、磕头。孝子孝女一般要穿孝服,一个星期内不能走进别人家中。
-
补财库
-
升财运
-
开财库
-
造财库
-
升职升官
-
化解太岁
-
还阴债
-
还前世债
-
还受生债
-
送替身
-
破小人
-
化解官司
-
化童子煞
-
和合术
-
观音借库
-
观音还库
-
龙王借库
-
旺财神
-
生意转运
-
换运聚财
-
五鬼运财
-
择吉日
-
补合婚
-
催姻缘
-
催桃花
-
观音赐子
-
拜文昌
-
拜太岁
-
引渡前世
-
化解婚煞
-
拜仙家
-
超度婴灵
-
去除阴灵
-
贵人扶持
-
万能退病
-
驱邪病
-
催欠债
-
金榜题名
-
学业顺利
-
文昌升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