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度佛教礼仪
超度佛教礼仪
1、佛诞节
阴历四月初八是佛教创始人释牟尼佛出生的日子。传说释迦牟尼诞生时有九龙吐水沐浴其身。所以民间在这一天以各种香料浸水洗浴佛像,以各种香、花供奉佛像,这一天也必定斋戒布施,以纪念这个不寻常的日子。佛诞节也叫“浴佛节”,我国云南的“泼水节”就是由浴佛节而来的。释迦
牟尼佛诞生人间,倡导众生平等,揭示了人人都有佛性,人人都能成佛之谛理。那么每一个人都是有佛性的,他们通过佛教的修行都能最终成佛。
2、成道节
阴历十二月初八,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禅思悟道,从此人间有了佛教,诞生了佛教教主释迦牟尼佛。佛教徒以百种果子煮粥供佛以示庆典,渐形成民俗,民间称作“腊八粥节”,所以,成道节又叫“腊八粥节”,简称“腊八节”。
3、灯节
阴历正月十五是佛教徒欢庆释迦牟尼降魔的节日。主要以各种灯、烛敬佛。灯舞龙蛇,烛花百里,通宵达旦,气势宏大。从唐代起定为灯节,历经演化而形成民间的元宵灯会,又与中国道教的上元节相融合,也叫上元节、上元灯节。
4、涅磐节
纪念释迦牟尼佛逝世的节日。汉传佛教定于阴历二月十五日。“涅磐”是佛教的最高境界。达摩有“涅磐者,涅而不生,磐而不死”之论,不生不死即是佛教“空”的境界。佛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说:“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可见不生不死的“空
境”相当于道教的“太极”状态,也类似于中国阴阳学说的“阴阳平衡”状态。
5、盂兰盆节?
盂兰盆为梵语的译音,意为救倒悬。据盂兰盆经记载释迦牟尼佛的大弟子目犍连以天眼观见其亡母在地狱中受倒悬之苦,求之于佛。佛教他于7月15日以百味果粥供养十方僧,可令七世父母及现生父母在苦厄中得以解脱。梁武帝大同四年据此设“盂兰盆斋”,唐代盛行民间,是日,人们到寺中
敬献各种食品,广为布施僧贫,以解救先亡之苦。由此,献盂兰盆斋和盂兰盆节流传至今。
6、佛吉祥日
世佛联定于公历五月的月圆日、农历四月十五日为“世界佛陀日”,中国佛协于1990年5月发出告:这一天为中国汉传佛教的佛吉祥日,将在各寺庙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
诸佛圣诞
正月初一日:弥勒佛圣诞
正月初六日:定光佛圣诞
二月初八日:释迦牟尼佛出家
二月十五日:释迦牟尼佛涅槃
二月十九日:观世音菩萨圣诞
二月廿一日:普贤菩萨圣诞
三月十六日:准提菩萨圣诞
四月初四日:文殊菩萨圣诞
四月初八日:释迦牟尼佛圣诞
四月十五日:佛吉祥日——释迦牟尼佛诞生、成道、涅槃三期同一庆(即南传佛教国家的卫塞节)
五月十三日:伽蓝菩萨圣诞
六月初三日:护法韦驮尊天菩萨圣诞
六月十九日:观世音菩萨成道——此日放生、念佛,功德殊胜
七月十三日:大势至菩萨圣诞
七月廿四日:龙树菩萨圣诞
七月三十日:地藏菩萨圣诞
八月廿二日:燃灯佛圣诞
九月十九日:观世音菩萨出家纪念日
九月三十日:药师琉璃光如来圣诞
十月初五日:达摩祖师圣诞
冬月十七日:阿弥陀佛圣诞
腊月初八日:释迦如来成道日
腊月廿九日:华严菩萨圣诞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佛教礼仪
论述题:佛教的常见殿堂、主要礼节和常见佛事有哪些?
佛教的常见殿堂,主要礼节和常见佛事有哪些?主要礼节: 佛教常用的礼仪有: (一)合掌这是佛教徒的普通常用礼节。亦称合十。左右合掌,十指并拢,置于胸前,以 表由衷的敬意。(二)绕佛围绕佛而右转,即顺时针方向行走,一圈、三圈或百圈、千圈,表示对佛的尊敬。 (三)五体投地也称五轮投地。“五体”(或称五轮)指两肘、两膝和头。五体都着地,为佛教 最高礼节。先正立合掌,然后右手撩衣,接着膝着地,接着两肘着地,接着头着地, 最后两手掌翻上承尊者之足。礼毕,起顶头,收两肘,收两膝,起立。 藏传佛教的五 体投地,则幅度很大。
常见佛事:
佛教常见的佛事:
早晚课。寺院每天必有的早知课和晚课,全体僧人集合上佛殿礼佛诵佛经佛咒。
上供下施:吃饭时要上供佛菩萨,下施饿鬼等众生食物。
超度道:依信众请求,做超度法会。
佛七、禅七:组织佛弟子连续专七天念佛或修禅打坐。
吉祥法会:依信众请求,做消灾延寿法会。
开光:为佛菩萨或神灵的塑像开光。
讲经说法:属恭请法师登坛讲法。
佛教里人死一百天有什么礼节
…什么礼节?
礼节和传统有关,和宗教无关。
佛教可以做超度,但仅限于刚去世不久,大概三七天内,其它的,出家或在家大德去世,其弟子有些会举办个烧骨头大会,看看能不能烧出些硬骨头,其它的就没了。佛教讲究轮回,所以死亡不是结束,对生死看的并不重,所以回答很干脆,就是没有什么特殊的礼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