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超度供奉
佛教超度供奉
超度,农历7月15日中元节,到寺院做盂兰盆法会超度,或者立往生牌位超度都可以的。
信佛的人祭拜去世的亲人能上供吗?
信佛的人可以祭祀,但是这不是佛教的主张,应该多做功德好事给亲友,比如念佛回向,所以信佛的人要有功课,这个时间用来专门做功德好事,提醒自己精勤克果。
之前清明节我也梦到过已故的亲属,是亲友来求助了。
祭祀
上坟、路口祭祀都行。
上坟不用画圈,但地址必须写,否则收不到!!
其他都是小钱,烧元宝就行,这个是大钱。
用现成的—R11;送钱表文
元宝过下午5点可以烧了,在十字路口画圈,西南方向开口,中间画“X”,先烧地址—-就是送钱表文,复印就行。
后烧元宝,可以加些冥币,十几亿那种。
地址不要写活人名字。写亲属就行 已故先人(过世人名字和农历生日)最后的日期年月日—写当天烧元宝的农历日期。
佛教葬礼规仪
阿弥陀佛 根据佛教教义 可以再圆寂后的49天举行法会 主要以净宗诵弥陀经 念佛为主 希望老尼师往生净土 倒驾慈航 还可以给其他居士和不信佛教的人 一些新的认识 要人们知道死亡并非生命的重点知道涅盘的真正意义 要大家重点因果 明理实信 老尼师的圆寂可以说是自利利他的好事 程序;净案供奉弥陀像 或西方三圣像 灯 香 花 一切工具 切忌要庄严 在佛像前供老尼师像 找法师主法 或居士主法 先起 炉香赞 弥陀经 往生咒 49遍 佛号无数声 三皈依 大回向 也可以举行三时系念 法会 市面上有流通本 我也是个人意见望各位大德居士 完善 阿弥陀佛 莫学智和
佛教是怎么处理死后的
佛教叫做临终关怀
最好是在人还没死前就开始。死了再来做就有点晚了。
临终前要提示他,念佛求生极乐世界。开示他放下身边的一切牵挂不舍。
大家一起帮他念佛,不要间断。期间最好能做点功德回想给他——放生,印经书,布施等
在命终后,要继续念佛给他,不要移动碰触他的身体,神识还没离开身体,碰他会很痛苦。最好是24小时以上,再移动。期间隔一段时间给他开示念佛,放下。也要向他的冤亲债主开示不要障碍他往生极乐世界。
如果大家做的效果好的话,那么亡人在死后三天内面貌栩栩如生,身体柔软如棉,给他穿衣服一点不会费劲。最后身体都凉透了,看哪个地方还有温热,就是神识从哪个地方出去的
,越是身体上部分,去的地方越好。
死后最好还要每天念一次佛,每隔七天做一次超度,念地藏经。做七个,第49天结束
学佛人怎样祭祀自己已故的亲人
学佛人可以说是对于佛教所开示的众生运行状态有所了解。也就是对六道众生轮回的概念有所理解。由此以这个基本理解平台为基础发心利益众生。当然也包括您说得利益已故的亲人。
由此,人亡后,并不是笼统的统统以“阴间”来概括。也就是说民间习惯的理解,将人死后统统归结为“阴间”。而且对于亡故先人以一概的方法去祭奠,比如焚化纸钱,祭拜亡灵等等。当然,这已经是一种民间风俗,有其产生的原因。
但是依照轮回概念,亡灵是存在转生的,而且下一世是有差别的。六道轮回。倘若已经转生为其他生命,那么对于亡灵作焚化纸钱的行为,意义就有限了。比如因缘福报具足,已经转生为人,也就是又一次做人了,那焚化纸钱对他本人其实现实意义就有限了,他与我们活在同一个空间,吃人饭,花人钱。如果转生为畜生以及其他,也无法以“阴间”来一概而论了。如果是“鬼道”概念恐怕还是有牵连。所以我们难以断定亡故者所投生到哪一道。而自己当前的行为是否能对其有真实的利益。
而佛教的功能是利益六道一切众生,也就是通用的功能。是无论哪一道都能得到利益的。所以利益亡人是更加周到的。所以“祭祀”亡人是一种风俗礼仪,也包含孝心,这是正面的,积极的发心,值得肯定。而通过佛法的加持则在于令亡故者得到更大的利益。比如发心念诵经典,或者专念名号,以及咒,或者多行布施,救命,放生等诸善事,将功德回向亡人,由此愿亡人,以助其得到诸佛菩萨加持,不落恶道,转生善境,具足福报,觉悟,由此究竟能够解脱,而不堕落。所以是更有利于亡人的。甚至累生累世与自己有缘的众生都可以得利…
什么是佛教祭奠?如何祭奠呢?
?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
? 慎终追远,所以祭奠,是对逝者的一种悼念仪式。
佛教祭奠是佛教法事活动中的一种,没有明确的定义。如果要给出个定义,那就是通过宣扬佛法的特定仪式——拜忏,来达到追悼亡者的目的。
佛教追悼亡者的方式有多种,尤其是中国的所谓大乘,早已糅合了本土多种悼亡神秘仪式。
1)拜慈悲三昧水忏。
即拜慈悲三昧水忏,归命诸佛菩萨,忏悔罪业,明因果,发愿信佛修行。凡超荐祖先,或祈消解宿冤,可礼此忏。
2)拜地藏忏。
根据《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占察善恶业报经》及《地藏菩萨本愿经》而制之忏法,有《慈悲地藏忏法》,又有《赞礼地藏菩萨忏愿仪》补充。凡报亲恩祈求父母冥福等法事,多礼此忏。
3)拜梁皇忏。
传为南朝梁武帝(5O7—519)时所制《慈悲道场忏法》10卷而出。忏议前为六根三业,皈依断疑,忏悔解冤;后及六道四恩,礼佛报德,回向发愿。其中正以露缠结罪,洗涤过去之恶因,复凭发菩提心,培植当来之种智。凡求灭罪消灾,济度亡灵者,多礼此忏,是诸忏仪中流传最广之法。
4)拜净土忏。
根据《无量寿经》及称赞净土诸大乘经而立的忏法,以七日为期,礼拜诸佛菩萨,念诵《佛说阿弥陀经》及持佛圣号,以忏悔业障、清净三业。修忏时依《往生净土忏愿仪》进行。凡求生者如意,亡者往生净土,可礼此忏。
除此之外,参加或发起一些佛事,也能达到祭奠的目的。如水陆法会,盂兰盆会,施食(放焰口),等等。不过,还是不够拜忏来得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