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经超度经书
洞经超度经书
上清紫精三素君道经第九
绛宫中一元君章
谨请绛宫心丹田宫中一元丹皇君神运珠,字子南丹,常守兆项中大椎骨首之户死炁之门,使兆百骨受真炁,大椎有日光,七祖父母,得道登仙,入南极之宫。
真思绛官中一元丹皇君神运珠真炁,日光之色,罩于顶上,默呪曰:
中一真君,号曰运珠,上招日光,灌我形躯,三真宝曜,固命玉符,寿亿万劫,永无终休,身生羽服,飞升天衢。
次思日光从兆泥丸中入,兆乃口吸神云,咽津三过,结作一神,红衮冕,下布绛官,采先入藏者神精,光曜尽缠于神身,下入脐内,又入玉茎中,却入尾闾穴,穿脊髓,上入第一椎骨首之户,出化为一轮百宝神光,如日之状,其光急转,神在光内不动,其神背观,顺时吐息。
诵玉经。
大洞玉经曰
紫精上清天中育华林木名,长瞑太无外,玉房眉间生宝云,九扇胞胎内,帝宾奉五符,三元回紫盖,苍玉斌来生,卫此长夜会至阴之源,五籍既明,启昌开明得期,务玄把箓,奉行四时,金映两目,华盖秀眉,玄母归雄阴变阳,元父合雌阳变阴,合洞百灵,辟非童子宣弥童女,童子受听,丹婴为儿,旤绝地下,福升仙台,魂魄密静,百神合离,间关书名帝一,混然俱来。
玉清保仙王祝曰
天有九魂九天之精,不可不分三丹田神,道有三真,不可去身,帝一变景,万化以臻,流珠停晖,紫霞踊烟,七度回路七星缠度,三光映真,太一精符,相与为亲,司命衔月,嘘我重唇,五老神名衔日炼阳,吸我三便,太上道君,与我缠绵,上造大阶,携把太真。
毕,乃口微祝曰:
天上内音,乐伯勒,飞冥贤。
地上外音,始生王,上道宗。
大洞绛宫中一元丹皇君消魔玉符
诀曰:当朱书黄缯佩之,存呼皇君内讳名字,镇我项中首骨,镇塞九孔炁,生神固玉堂,解散七玄旤,翻然飞玄梁。乃叩齿九通,次咽液三过。
青灵阳安元君道经第十
命门下一黄庭元王章
谨请命门下一黄庭元王始明精,字元阳昌,常守兆两胯之间,车轴之户死炁之门,使兆百血凝结,神炁不散,拔出地户,超度八难。
真思命门下一黄庭元王始明精真炁,月光之色,罩于顶上,默微呪曰:
下一真元王,号曰始明精,三皇把符命,金契度仙庭,上招景中炁,炁布灌我形,羽车曜云罗,令我升上清。
次思月光从兆泥丸中入,兆乃口吸神云,咽津三过,结作三神,一神状如月帝,黄衮冕,二神亦黄衣,侍立,下入绛官,下真元王下入大肠,出悬于空中,二神入两膀胱,穿两腿髓内,下至涌泉穴,出两脚根,二神各负半月,倒上合于虚中元王,上充腰间车轴之户,合为圆月,月形无穷,映了身形,顺时吐息。
诵玉经。
大洞玉经曰
青灵东神扇八炁,鼓轮三华城,拔出胞胎结,七世受福生,宿对灭五道五苦,长守帝一营,九徊七度步,散此胞根,三皇三元之主巾朱,把符命神,赤帝南和帝字,握节上迁,并我魂魄,炼精帝前,五符金契,七玄入仙,庆流云积,福盈龙泉,凌梵履昌,日日上言,生籍已明,五炁合延。
高上消魔玉清王祝曰
五藏百结,生此众疾,玄一林虚老子名林虚夫,开关解结,结绝病散,神精盈溢,福炁充明,旤翳倾竭,仙心日臻,死道月绝,混化九君,合符帝一,七神奉符,公子无英入室。
毕,乃口微祝曰:
天上内音,望昌竭,顺万烟。
地上外音,连劫生,厥出天。
大洞命门下一黄庭元王消魔玉符
诀曰:当黄书白缯佩之,存呼元王内讳名字,镇我两胯之间,内华朗耀,百神凝精,反色婴童,翻然超升。乃叩齿九通,咽液三过。
皇清洞真道君道经第十一
泥丸章
谨请泥丸帝昌上皇,字先灵元宗,常守兆口之四际死炁之门,使精光入,故炁出,神光随身,放光万丈,七祖父母罪脱旤除,生在帝君玉房之中。
真思泥丸帝昌上皇真炁,青光万丈,罩于顶上,默微呪曰:
始生,生于上元,号曰先灵,三景各分,上招玄晖,流布四门,镇神保仙,拔度七玄,骖景乘浮,朝拜三元。
次思青炁从兆泥丸中入,兆乃口吸神云,咽津九过,结作九大神,青衮冕,下布一身,至两脚底,上充五藏满,上充华盖,入两耳,入鼻凹,分入两目,闭目摇睛二七度,其神迸出泥丸外,各带青光万丈,神高去身五丈,各口吐一青莲,叶炁上蓊,结一青华盖,顺时吐息。
诵玉经。
大洞玉经曰
皇清道君号洞真,三帝三元君合生,启明萧刅下关神名,金门济披青,日中赤帝,号曰丹灵日神,灵符命仙,五籍保生,虹映日帝玉华月童,焕落上清,七世父母,累命重宁,散此宿对,灭旤幽冥,公子无英执五符,太一玄丹君居紫房,三合地户下,拔命玉帝宫脑中,少女郁墨子斗讳,卫兆七炁牎,拘制明左耳神血液,盈满五藏充。
玉清洞明胎王祝曰
七炁离罗,大混黄宁精血神,六甲阳神辅魂,内注六丁阴神,三真精炁神入胃,流液太明心宿,五符上皇,泥丸常生,泥丸下映,日母谭正会条同軿,游盻徘徊,双盖华婴,上到紫房,披巾羽青,七世父母,各得反生。
毕,乃口微祝曰:
天上内音,回素充,吉来静。
地上外音,大福子,长天生,
? ? ? 正荟条此三字是三元君内名,诵至此,宜密念。
大洞泥丸帝昌上皇消魔玉符
诀曰:当青书赤缯佩之,存呼内讳名字,镇我口之四际,为我固塞死门,九孔受灵,反胎三天,上升帝庭,七祖免难,更受始生。乃叩齿九通,咽液九过。
高上太素君道经第十二
胆中八真章
谨请胆中八真合景君,字北台玄精,常守兆背穷骨之下节死炁之门,使兆背穷骨受生炁,阴邪炁不干,下节孔常闭,真光映于兆形,证上清之仙位。
真思胆中八真合景君真炁,黄云之色,罩于顶上,默微呪曰:
八真法神,神生九天,号曰北台君,常在三合间,招真洞明炁,下流布我身,身生紫晖,与帝结亲,携挈五老,太仙缠绵。
次思黄炁从兆泥丸中入,兆乃口吸神云,咽津八过,结作八神,黄衮冕,穿尾闾,上充背穷骨下节之户,复出其神,罗列两边,顺时吐息。
诵玉经。
大洞玉经曰
高上宴紫霄,五老辅玉根玉清中山名,太素拂眇景,合符帝一前,白帝皓郁将白帝名,回金帝字太霞乡,度我死户下,拔出三涂梁,圆华黄刃黄素元君,太张神名守关,胎结四开,胞血灭连,保身冥真,帝一共迁,兆有五藏,各生华根,秽液沉没,生朱运仙,九回会幽,六府曲申,上帝元父熙怡,玄母元母怀欢,玉门生香,兰室含珍,月精凌辉,日爽日君讳八骞月中树,太一启珠左夫人名,守我面前。
高上消魔玉清王祝曰
生生得帝心,各会重户内,紫房混五神,魂魄常宝贵,七关受仙辉,五藏充玉炁,俱过水火天,披建四和蔚,上归魄神皇一子,与兆魂相对。
毕,乃口微祝曰:
天上内音,和归落,结舒永。
地上外音,出常外,万劫浩。
大洞胆中八真合景君消魔玉符
诀曰:当黄书白缯佩之,存呼合景君内讳名字,镇我背穷骨之下,为我固录内真,养性凝精,死炁断塞,受生更形。乃叩齿九通,咽液八过。
皇上四老道中君道经第十三
七真玄阳君章
谨请两肾七真玄阳君,字冥光生,常守兆背之穷骨,九地之户死炁之门,使地户伏生炁,穷骨受神液,六津调满,生根探密。
真思肾中七真玄阳君真炁,玄云之色,罩于顶上,默微呪曰:
七真生帝景,八炁运常宁,上招日中童,圆珠映我形,徊风混幽府,归妙大洞经,拔出地户难,超凌逸九天。
次思玄云之炁从兆泥丸中入,兆乃口吸神云,咽津七过,结作七神,披发跣足,入绛官,分入两膀胱,穿尾闾穴,上充两肾,出背穷骨,顺时吐息。
诵玉经。
大洞玉经曰
皇上超无景音影,轮转九曜日名生,徊风混帝心,八炁运常宁,广霞山名叅神天,五帝日帝敷日精,液逸元中膜,血凝五华平,体宝圆珠日精映,流曜拔兆形,号为受逸阜日中白帝名,亦曰澄潧渟日中黑帝名,俱济三灭关,启籍登太明,令我保仙真,七世披绿青元始炁,解旤冥涂下,起福晨上灵,世世登玉乡玉虚境,七祖反胎婴。
大上玉清三元王祝曰
太一郁书斗中大女,上登洞房,六合眉后三宾三一神,司命神公,手执箓籍,驾景乘龙,左徊灵曜,右扇神风,峨峨隐珠日中夫人,芬艳婴蒙,浩观太无,濯炼五通,澄魂羽幽,炼魄空同,招兆百神,月帝告功,七祖顺生,景福昌隆,回我老艾,还反玄童,上对神霄,金光十方,飞飚玉轮,弹金鸣钟。
毕,乃口微祝曰:
天上内音,三乐深,五达门。
地上外音,法轮回,道上生。
大洞七真玄阳君消魔玉符
诀曰:当黄书白缯佩之,存呼玄阳君内讳名字,镇我背穷骨地户,为我通天生炁,固塞死道,六津凝精,长生不老。乃叩齿九通,咽液七过。
玉晨太上大道君道经第十四
肺中六真章
谨请肺中六真上元素玉君,字梁南中童,常守兆颈外十二间梁死炁之门,使上帝玉华光映神门之下,玉晨正炁流入丹元之宫,令七祖父母解散胎结之滞,受生太上之乡。
真思肺中六真上元素玉君真炁,白云之色,罩于顶上,默微呪曰:
六真奕奕,白光映映,回帝之景,上入丹乡,招真下流,灌我玉霜,羽裙纷纷,衣我仙裳,越过水火,飞登晨京。
次思白炁从兆泥九中入,兆乃口吸神云,咽津六过,结作六神,状如金星,淡碧衣冠,下入绛官,入两膀胱,穿尾闾穴,夹脊,上入泥九,分两耳上,下入十二间梁之外,神面相向立,顺时吐息。
诵玉经。
大洞玉经曰
玉晨大道君九天司,太上大道生,常保景化内,九回镜上清,解带玉映室玉晨宫,乘素入四明上清两门,携提日中王,并羽月晨灵,太一召天魔,帝君校万精,拔过死积炁,越度仙皇庭,帝立三关上,八风舞神兵,左把福醴液,右提庆源瓶。
太素玉清王祝曰
九合三离,紫房散分,五老正严,帝一保神,司命奏籍,奉符三元,胞树断落,血尸绝根,反胞朱火,回炁泥丸,我合九仙,大混百神,身登玉房,同軿金仙,逍遥太素,仰回三天,重华列简,累枝流玄,世为道伯,大福缠绵,上寝玉清,下息命门,五藏秀华,项负日魂,长保劫龄,后天常存。
毕,乃口微祝曰:
天上内音,泓郁霞,度法全。
地上外音,重劫视,灭长苦。
大洞肺中六真上元素玉君消魔玉符
诀曰:当朱书黄缯,佩之,存呼素玉君内讳名字,镇我十二间梁,断塞死户,固我丹元,披解七祖之魂,上生南官之中。乃叩齿六通,咽液六过。
太清大道君道经第十五
脾中五真章
谨请脾中五真养光君,字太昌子,常守兆喉中极根之户死炁之门,使兆玉光金真洞照喉根之内,太帝晨炁来往三宫之中。
真思脾中五真养光君真炁,娇莺之色,罩于顶上,默微呪曰:
五真散灵,炁布九玄,金光曜晖,玉炁吐津,万神并唱,熙怡我身,圆光奏命籍,太一勒九天,降志八景舆,策龙驾紫烟,混合三帝室,保我万劫年。
次思玉光金真之炁,从兆泥丸中入,兆乃口吸神云,咽津五过,结作五神,状如土星,下入绛官,分左二右三,入两膀胱,穿尾闾穴,夹脊上入泥丸,穿两脸,下布两极根之户,左二右三而住,顺时吐息。
诵玉经。
大洞玉经曰
太清浮绝空山名,三天宝神符,日中开五晖,青帝圆常无日帝讳,捧籍登太明,受箓金华楼太清天中,五藏植玉根,魂魄一凝和,百神合会,固身守关,地户闭塞,死亡不干,检炁九玄,超越八难,七世父母,胎结披散,生度南宫朱陵中,反胎三积三尸内,玄母叔火王玄母名,为兆得仙位。
玉清大道君祝曰
晨登九景台,夕入神霄门,太一神夫子,或日三来瓮斗中内嫔名,左执兆符籍,右携洞阳君,定生会紫房,五神交浑分,浑分逸帝室,七祖绝死根,五毒炁零灭,翳律无浮连,令我血尸化,帝房出金光,三涂绝苦树,世世获天仙,常与景中王,积劫保元元。
毕,乃口微祝曰:
天上内音,明考梨,拔劫阿。
地上外音,济无生,得来愿。
大洞脾中五真养光君消魔玉符
诀曰:当朱书黄缯,佩之,存呼养光君内讳名字,镇我喉根之户,固塞死门,使金真内映,保华停年,领摄三宫,安神定炁,玉华结络,九府胎仙。乃叩齿五通,咽液五过。
太极大道元景君道经第十六
肝中四真章
谨请肝中四真青明君,字明轮童子,常守兆胃脘之户,膏膜之下死炁之门,使三素之炁生华,五淳之神侍卫,出入玉液,灌泽胃宫。
真思肝中四真青明君真炁,青云之色,罩于顶上,乃默呪曰:
四真常生,青光华精,徘徊秀朗炁,沉冥玉景庭,提携高上元,俯仰要五灵,拔解七叶根,与我保华婴。
次思青炁从兆泥丸中入,兆乃口吸神云,咽津四过,结作四神,冠,下布胃脘之户膏膜之下,神与司命丈人为侍立,左三右二,顺时吐息。
诵玉经。
大洞玉经曰
太极元景王太极王者,三天摄神生,紫素翳郁刅紫素名,安来上紫素字华京,拔出五苦积,反胎七元庭,七玄解重结,累祖络锦青,徘徊秀华山名下,俯仰要平声五灵,兆身升玉堂,五神回孩婴,俱济太漠外,养素朝圆明。
高上神霄玉清王祝曰
帝室混身,一道万分,万分合别,是曰帝一,白帝皓灵日帝名,金霞回日,重冥幽寥阴神名,藏神化密,把兆五符,与天相毕,玉晖覆盖,无死无疾,七祖父母,超登丹室,胞根八解,死符绝灭,帝得五元,我回三七,六府焕华,金书羽札,世为真仙,宝箓玄别,华繁曾玄,世无曲折。
毕,乃口微祝曰:
天上内音,徊因明,神初罗。
地上外音,晖履安,固止身。
大洞肝中四真青明君消魔玉符
诀日:当朱书青缯,佩之,存呼青明君内讳名字,镇我胃脘之户,断死炁于玄门,受生神于自然,固三素于九府,明咽玉液以灌真。乃叩齿四通,咽液四过。
道教度亡灵时行棺时所诵的经文
太上洞宝天尊说救苦拔罪妙经
尔时,救苦天尊,
遍满十方界,常以威神力,救拔诸众生,得离于迷途,
众生不知觉,如盲见日月,我本太无中,拔领无边际,
庆云开生门,祥烟塞死户,初发玄元始,以通祥感机,
救一切罪,度一切厄,
渺渺超仙源,荡荡自然清,皆承大道力,以伏诸魔精,
空中何灼灼,名曰泥丸仙,紫云覆黄老,是名三宝君,
还将上天炁,以制九天魂,救苦诸妙神,善见救苦时,
天上混无分,天炁归一身,皆成自然人,自然有别体。
本在空洞中,空洞迹非迹,遍体皆虚空。
第一委炁立,第二顺炁生,第三成万法,第四生光明,
天上三十六,地下三十六,太玄无边际,妙哉大洞经。
皈命太上尊,能消一切罪。
东方玉宝皇上天尊,南方玄真万福天尊,
西方太妙至极天尊,北方玄上玉辰天尊,
东北方度仙上圣天尊,东南方好生度命天尊,
西南方太灵虚皇天尊,西北方无量太华天尊,
上方玉虚明皇天尊,下方真皇洞神天尊。
道言:
十方诸天尊,其数如沙尘,化形十方界,普济度天人,
委炁聚功德,同声救罪人,罪人实可哀,我今说妙经,
念诵无休息,归身不暂停,天堂享大福,地狱无苦声,
火翳成清署,剑树化为骞,上登朱陵府,下入开光门,
超度三界难,迳上元始天,于是飞天神王,无鞅数众,
瞻仰尊颜而作颂曰:
天尊说经教,接引于浮生,勤修学无为,悟真道自成,
不迷亦不荒,无我亦无名,朗诵罪福句,万遍心垢清。
尔时,飞天神王,及诸天仙众,说是诵毕,稽首天尊,奉辞而退。
白事上道爷们念诵的是什么经文
连续念诵 7、15、21天 每天一遍 或多遍
超度念诵《太上救苦经》
太上洞宝天尊说救苦拔罪妙经:又名《太上洞宝天尊说救苦妙经》、《太上救苦经》,为道教济幽度亡类道经,在度亡道场中常用。经以五言韵文写成,赞颂太乙救苦天尊拔众生脱离迷途,超出三界;称众生若能悟得虚空,超出万象,即得解脱生死,免受轮回之苦;又谓众生“归命太上尊,能消一切罪。”念诵此经不息,可致“天堂享大福,地狱无苦声。
回向文:愿以此功德回向给(名字)的冤家债主 ,杀生物命。
愿太上洞宝天尊接引,太乙救苦天尊接引 ,永离三涂苦,早登东极府,永脱生死轮回之苦,往生东方长生极乐净土。
发心常称念 太乙救苦天尊,九幽拔罪天尊,朱陵度命天尊不可思议功德。
谁有大洞真经经文啊?帮帮忙啊。
上清仙家第一经
《上清大洞真经》道旨探秘
潘 延 川
卷首语
《上清大洞真经》为道教上清经系之首经,且为上清经箓派的重要经典,此经在东晋盛行于世,是东晋后期出现的一部极为重要的道经,奉此宝经者,后来逐步形成了道教上清派。上清派,又称“茅山派”、“茅山宗”。《上清大洞真经》历朝被居住在茅山的高道与隐士继承和弘扬,其中梁陶弘景为此作出了重大贡献,并以此为开创独特的“茅山宗”奠定了神学理论基础。
千百年来,“茅山宗”成为道教诸派中重要的一派,宗师高道辈出,人材济济。至南朝时,以茅山为中心的道观,遍布江南各处,后传入北方道教圣地终南山一带。北宋时,茅山与江西龙虎山、阁皂山同为道教三大符箓派,号称“三山符箓”。今天,茅山宗后继有人,茅山道院的信士和周围信众仍然继承着先圣祖师的经教传统。作为全国道教二十一座重点开放道观之一的茅山道院,正以弘扬道教上清经教传统为己任,开办教业。为继承茅山派道教精湛的义理,追根寻源,弘扬茅山派道教教义和茅山道教文化,我认为,认真研究茅山派先圣宗师遗传于世的经教古训及经典古籍,并以此作为弘教修道的准则,才是有志于玄门中信士的“天职”。
《上清大洞真经》为茅山古传之本,历来依科传授,极为严肃。陈景元说 : “大洞真经三十九章,品目尊严,冠三洞宝经之首,灵章、秘祝、玉检、隐书载之详矣,奥指西城总真君、南极紫虚元君降授清虚真人。清虚真人传授南岳魏夫人曰 : ‘子自不在隐身清斋,虚中吐纳者,则《大洞真经》不可妄读也。” ( 见《上清大洞真经玉诀音义序》) 由此可见,此经在道教极为尊贵,冠三洞宝经之首,我们应以此经教来弘扬茅山派本宗正法。
一、魏华存受《上清大洞真经》传于杨羲
《上清大洞真经》列于上清诸经之首,是上清派最根本的经典,又称《上清大洞真经三十九章》。简称《大洞真经》、《大洞玉经》。其经文分三十九章,故又称《三十九章经》。关于此经的渊源,道教典籍有下列记述:
茅山上清二十三代宗师观妙先生朱自英说 : “此经之作,乃自玄微十方,元始天王所运炁撰集也。西王母从元始天王受道,乃共刻北元天中,录那邪国灵镜人鸟之人, 莱之岫,乃于虚室之中,聚九玄正一之 炁,结而成书,字径一丈,于今存焉。元始天王,又以传上清八真中央黄老君,使教授下方,当为真人上升三辰者焉。中央黄老君隐禁此书,世无知者,故人间地上,永无此经,上清天真尤所宝秘。” ( 见《上清大洞真经》序 )
东蜀蓬莱山中阳子卫琪说 : “此经上卷十章,中卷十章,下卷一十六章,三卷皆以五言为句,共三十六章,之上复有大洞帝尊一章,以四言为句,自不相侔,总冠一经之首。三卷各有序,经下卷终有结,经皆玉宸道君演说,方见一经之始末。周初,帝命三真人下传吴会张通真先生,此经是也。以其时考之,盖二千五百余年矣。所有茅山魏元君之派,号上清大洞玉经。” ( 见《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卷一序 )
陶弘景说 : “伏寻《上清经》出世之源,始于晋哀帝兴宁二年太岁甲子,紫虚元君上真司命南岳魏夫人下降,授弟子琅琊王司徒公府舍人杨某,使作隶字写出,以传护军长史句容许某并其弟三息计掾某某。二许又更起写,修行得道。凡二君手书,今在世者,经传大小十余篇多掾写,真受四十余郑多杨书。” ( 见《真浩叙录》 ) 杨某,指杨羲。
又《云笈七签》卷四《上清源流经目注序》中说 : “汉孝平皇帝元始二年九月戊午,西城真人以上清经三十一卷,于阳洛之山,授清虚真人小有天主王襄,襄以晋成帝之时,于汲郡修武县授紫虚元君南岳夫人魏华存,华存以咸和九年,岁在甲午,乘飚轮而上天,去世之日,以其经付其道脱,又传杨先生讳羲,羲生有殊分,通灵接真,乃晋简文皇帝之师也。杨君师事南岳魏夫人,受(《上清大洞真经》三十一卷,至晋孝武皇帝太元十一年,岁在丙戌升仙。”
从上述记载中,我们可以得知南岳魏华存元君传《上清大洞真经》于杨羲,杨羲又传许谧。因出杨羲之手书,故今人所说撰作者可能为杨羲。另朱自英与卫琪所说,因出发点为神学思想,今无从考证。但卫琪所提“所有茅山魏元君之派,号上清大洞玉经”。此说与陶弘景所说魏夫人受经大致相同,可见,《大洞真经》出自杨羲之手无疑,经杨羲传播,后行于社会。
杨羲,成帝咸和五年 ( 公元 330) 庚寅岁生,吴人,迁居句容。“真降时,犹有母及弟,君为人洁白,美姿容,善言笑,工书画,少好学,读书该涉经史,性渊懿沉厚,幼有通灵之鉴。” ( 见《真浩》卷二十 ) 许谧,字思玄,一名穆,正生,弱冠有名气。“儒雅清素,博学有才章。简文皇帝久垂俗表之顾,与时贤多所俦结。少仕郡主簿功曹史。” ( 同上 ) 其后选补为太学博士,任余姚令、尚书郎、护军长史等官职,虽外混俗务,而内修真道,许谧密授教记,遵行上道。
另据《茅山志》载 : “时玄宗 (712-756) 于茅山得杨许众真及陶弘景所写上清经真迹。其经缺文十三页,令使王旻贲玺书信币诣茅山观,请玄静 ( 李含光 ) 补书。玄宗曰 : ‘联不欲令小臣干冒于先生,委卿专往,必冀神仙手笔,今古相续耳。’ ( 见《仙传拾遗》 ) 王旻到山之日,灵鹤翔鸣,玄静书经之时,神人降其宝,皆精诚所应。”
总之,陶弘景于齐永明十年归隐茅山后,遍访江东诸观隐士高道、搜集整理杨、迹最为完备,撰集《真浩》、《登真隐诀》、《养性延命录》等经典著作,专门论述早期上清派教义及方术,并汇录收集上清诸经中有关修道秘要,为上清派后来成为东南道教独特信仰以及开创茅山派修炼方术和教派师承,起到了继往开来的作用。然而,《上清大洞真经》经魏华存元君传于杨羲后广行社会,也自始至终为上清派的教义及修炼方术增添着无穷的光彩 !
二、《上清大洞真经》的版本
《上清大洞真经》在明《正统道藏》中收有五种版本 ( 包括经注 ) ,其洞真部玉诀类收有《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及《上清大洞真经玉诀音义》。洞真部本文类收有《大洞玉经》、《太上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及《上清大洞真经》。另《道藏辑要》内收有《元始大洞玉经》、《大洞玉经疏要十二义》等版本,为晚出本 ( 下文不再详述 ) 。
《上清大洞真经玉诀音义》后跋云 : “按《登真隐诀》第二经传条例云 : 大洞直经,今世有两本,一则大卷,前有回风混合之道,而辞旨假附,多是浮伪 ; 一本唯有三十九章,其中乃有数语与右英所说者同,而互相混揉,不可分别,唯须新见真本,乃可遵用。又闻有得杨、许三十九章者,与世中小本不殊,自既未眼见,不测是非,且宜缮写以补品目。”陈国符先生《道藏源流考》谓:“ 《上清道类事相》、《三洞珠囊》、《无上秘要》、《御览》、《大洞真经》、《大洞玉经》、《大洞经》、《玉经》文,今《道藏》所收四种《大洞经》多无其文。又《云笈七签》卷八释《三十九章经》引《大洞真经》出自小本,其大本则已亡佚。至其他三种,非茅山宗传本,兹不具论” ( 十九页 ) 。陈国符据《上清大洞真经玉诀音义》后跋疑今《道藏》本《上清大洞真经》出自小本,并为“茅山宗坛”传本。笔者以为,此经出自茅山宗坛传本可信。究其因,在现存版本中,唯题《上清大洞真经》既存有真法、符图,又有精思入室之法,且叙述详细,极重威仪,最为精妙。另据《大洞玉经》音义中《太极大道君道经第十六》内有“见茅山大洞经‘天上内因,地上外因”,之语。查今《道藏》所收大洞经,唯题《上清大洞真经》内有“天上内因,地上外因”之说,并在经文三十九章中重复出现三十九次,足证《上清大洞真经》为茅山宗坛传本。
此外《宋志·神仙类》列有《上清大洞真经玉诀》一卷。《御览》经史图书纲目列有《大洞经》、《大洞真经》、《大洞玉经》。《崇文总目》道书类及《通志略》道家著录列《大洞真经》一卷。《洞宝三洞奉道科戒营始》卷五《上清大洞真经目》三十四种经书中列《上清大洞真经三十九章》‘卷为经目之前。《茅山志》卷十二《上清大洞宝经篇目》卷首也列有《上清大洞真经》,题为《上清大洞高上三十九章经》。《云笈七签》三洞经教部收有《释三十九章经》及存思类收有《存大洞真经三十法》。
《上清大洞真经》经文分三十九章,历来对此没有异议,但元朝卫琪认为“此经上卷十章,中卷十章,下卷一十六章,三卷皆以五言为句,共三十六章,之上复有大洞帝尊一章,以四言为句,自不相件,总冠一经之首。”此说有待人们进一步去探讨研究。
三、《上清大洞真经》版本经文的旨义
( 一 ) 《上清大洞真经》
《上清大洞真经》六卷,收入《正统道藏》,现文物出版社等翻印《道藏》收集在第一册 512页。卷首有茅山二十三代宗师观妙先生朱自英序,每卷题以上清三十八代宗师蒋宗瑛校勘。卷一为诵经玉诀、诵经八室图、大洞灭魔神慧玉清隐书、太帝君素语内咒、太微天帝君素语内咒。卷二至卷六为经文,分三十九章,经文存有真法。卷末为“咸淳壬申” ( 公元 1272 年 ) 程公瑞后序及元代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序。此经即茅山宗坛传本,其渊源出自北宋。
在《上清大洞真经》中,八室诵经前有许多存思之法,三十九章经文中,每章均以谨请、存思、诵玉经、讽赞词为科仪。现以本经《高上虚皇道君第一》为例,在此说明:
1. 谨请 : 即请天地神只灵气,以合己身。其诀 : 谨请太微小童干景精,字会元,子常守兆舌本之下,死气之门,口吐赤云,绕兆一身,化生血液,上凝泥丸,泥丸坚明,百神方位。
2. 存思 : 谨请毕,真思太微小童干景精真杰,赤云之色,罩於顶上。默祝曰 : 真炁下流充幽关,镇神固精塞死源。玉经慧朗通万神,为我致真命长存。拔度七祖反胎仙,制炼百神一炁全。”次思,赤炁从兆泥丸中入兆,乃口吸神云,咽津三次,结作三神,一神状如天蓬大将,二神侍立,下布兆肝内,游遍却入心内绛宫,上充舌本之下,血液之府,顺时吐息。
3. 诵玉经 : 即《上清大洞真经》章节。先以左手按捻鼻间人中,次诵:
高上洞元,兀生九天,炁祖太元,众风乱玄,玄曾绝散,四清抚闲,帝一上景,连众摄烟,长契一运,七世投闲。……
其意思是说 : 虚空之际,孕育元气,元气生于万灵。元气生于九天之上,下入人身,居五脏之中,领祖元气,尽体虚玄之大,则能契微合道。众风乱玄,指人鼻气息 ; 四清抚闲,指鼻下口上之间,当令鼻气恒闲,又当数加手按读此篇,捻鼻间乃高上正坐,天岳混气充身 ; 帝一上景,为大洞尊君号。
4. 诵赞词 : 讽诵元素高上神霄玉清王视曰 : “元气本非生,五涂承虚出,雌雄寄神化,森罗邃幽郁,玉音响太和,万唱元中发,仙庭回九变,百混同得一,易有合虚中,俱入帝堂会。”毕,乃口微祝曰 : 天上内音,三蓝罗,波逮台 ; 地上外因,天命长,人恒宁。
张君房曰 : 三蓝罗,波逮台,此九天之祝言,高上之内名也。又言 : 夫三蓝罗,波逮台者,于地上之音日天命长,人长宁也,易有者于地上之间,曰长台。
5. 书符 : 第一章书“大洞太微小童消魔玉符”。其诀 : 当书符时用黄缯,书成佩身,存呼小童内讳名,字镇我,舌本之下,固液凝神,断塞死源,乃叩齿九通,次再咽液三过。
其余三十八章均类似以上科仪。所不同的是经文第三十九章毕,后有《回风混合帝一秘诀》,其存思之法,极为甚密,并有收功之法,还有当愿文,即祈天地仙官神只降祥致真,与道合一的祝语。
( 二 ) 、《太上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
题《太上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亦即《上清大洞真经》,收入《正统道藏》。现文物出版社等翻印收集在第一册 496 页。卷首有 : 九天开化主宰澄真正观宝光慈应更生永命天尊序,并题曰 : 甘山摩维洞主太玄无上上德真君校正。序内有“乾道戊子 ( 即宋孝宗乾道四年,公元 1168年 ) 秋降于鸾台刘安胜捧,至景定甲子 ( 即宋理宗景定五年,公元 1264) 秋再降重校正于熬头摩维洞金莲石。”由此可知,此经为宋末元初的传本。
其经卷一为经序,紧接着叙述经意。“太玄道父亲求授,下世方闻大洞经。”此经在叙述《大洞真经》感应时说 : 可以祈禄嗣、祈风雨、致田蚕、除温疫、治疾病、拯济沉魂滞魄、息群凶、保性命等。
据载 : 其修持科仪 : 凡诵经当斋戒沐浴,服装清洁。入室焚香,叩齿九次,心拜九天。存想 :元始天王与诸高真,七曲大帝,开化仙宫,迁临法会,皆列虚无。然后,诵念八方神咒等咒语。
卷二为祝香词。词华,即诵宝浩,即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等诸天高真,无量功德的赞词。
卷三至卷五为经文,无分章。经文以“元始天王,啸咏太玄,凝神遐想,而说洞章”为始,中以“道言尔时,元始天王,眉放青毫,顶旋紫气,万华宝盖。……于是,元始天王怡然啸咏曰”为始,后有“玉宸道君言我师”为标题,赞颂行持此经的功德。大意是说元始天王,授我大洞仙经,道法玄奥,本经为修真妙门,初次修炼,可以调和呼吸,进入中级功态,可以离相消尘,坐在立亡,大定全真,妙行通灵。“初曰通气,次曰通神,终曰通灵,十通成真,道备登宸,超度飞升,过度三界,往来三清,证品大洞,一天帝尊,六度十通,万行圆成,千和万和,自然至尊”。另此经内无符图、微祝及咽津之说。
( 三 ) 、《大洞玉经》
《大洞玉经》即《上清大洞真经》的经注,分上下两卷。收入《正统道藏》。现文物出版社等翻印收集在第一册 556 页。其后跋说 : “《大洞玉经》汉坛传之久矣,愚於少年因尚披诵而不晓经义,先辈云 : 多是身中百神之名,不可以文理推之也。……其中多是身中百神名字,所主所居,宫分山林,楼台,池馆,一一明自,大抵以生门死户,守雌抱雄为主,混合百神,常存各居其所,各理其务。……八十九翁秋水龚德同拜书”。另后跋还记述了《大洞玉经》为赵太玄真人注释。
其诵经科仪与《上清大洞真经》诵经玉诀有相同之处。
《大洞玉经》经注分三十九章,每章以诵经(经后有祝 ) 、书符微祝等为科仪。经文第一章为四字一句外,其余章节经文全为五字一句。该经中只有玉经、符图及咒语、诵持简易,尤其各章玉符笔画结构简单,其经文注释直指人身关窍,以合天机,简捷易懂,利于初学研习。但经文内个别字差异甚殊,有待考证、校对。
关于《大洞玉经》三十九符的用法,其经卷下有这样一段叙述 : “符总三十九符,真炁于帝一之 所,同三十九符并以丹书服,皆用黄纸佩通,青素一幅五尺五寸。此符单用,亦可功备大成”。此外,其经卷末为太玄真人咒及大洞内炼玉章与玉清火洞内炼玉经 ( 分上中下三品 ) 等。据原按 : 太玄真人,姓赵,讳守真,主太玄清明宫。
( 四 ) 、《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
此经即《上清大洞真经》的经注,十卷,收入《正统道藏》。现文物出版社等翻印收集在第二册 597 页,题东蜀蓬莱山中阳子卫琪注。卫琪,元代人。
卷一为呈经表,以阐述《大洞真经》的神机及明道修真的要旨。次为三十八代天师张舆材及张仲寿等序,序后为卫琪论述无极、河洛、先天卦象、金丹火候、苍胡檀炽、帝尊玄炁等十三图,并有长篇文字叙述。
卷二发明经题,认为玉清已有太易、太初、太始、太素炁形质,具未始相离。这时候,有大洞高上,混洞太无元,天宝玉皇之炁,以生元始,号高上大有玉清宫。“故大洞即太极也”。《大洞真经》总括天真地圣、人神精鬼,赞扬洞经无一处不实,故曰总真。卫琪在解释经旨时说 : “大洞,大者虽天地之大,不可加也 ; 洞者,通也。仙经,经者,由也,万物公由之正路也。修道之谓教,故曰仙经。”
其次为平坐存想法、经叙、渐进修成道事诸圣 ( 即祖师宝诰 ) 及大洞经筵等。
卷三至卷五为经文注释。在些特别说明的是,其一,此注将《高上虚皇道君第一章》释为总冠一经之首,认为是概括《上清大洞真经》要旨的经序。卫琪将一章标题定为《文昌大洞玉章第一》从“元始天王曰: 高上宴紫清”为始,至“帝一真玄玄”为终。其二,此注还把《大洞真经》分为三十六章,以“西元九灵炁”为始,至“符化玄气生”为终,定为最后一章。
题《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其经文卷首有存思方法外,注释经文内无存真法,即无咒词、微祝、符图及咽津之说。此注多引证儒释经典来注释经文,看来作者受两家思想影响极深。
( 五 ) 、《上清大洞真经玉诀音义》
《上清大洞真经玉诀音义》即《上清大洞真经》部分经文的校对本,一卷,收入《正统道藏》。现文物出版社等翻印收集在第二册 705 页。题大洞三景弟子真靖大师陈景元撰。其校样对部分经文也分三十九章,非《上清大洞真经》全文。有学者说此经即《大洞真经》的注释,说法错误。其所校对经文章次与《大洞真经》同,为现存传本中校对《上清大洞真经》经文极有参考价值的文本,它为今天研究《上清大洞真经》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陈景元参照数种版本对其部分经文进行了校正,其自序说 ; “景元总角出家,弱冠访道,游历仅三十载,纲领十有余年,老归茅山,结庵忏悔,自叹道缘浅 ( 蹇 ) 薄,尘业深重,虽孜孜教典而未遇真师,欲诵洞经,讵敢开韫。于是,澡雪身心,静务恭洁,广求古本,先自考详,沉嘿披寻,反复研构,一句一字,未尚越略,或两义相乖,弥增回惑,或偏旁才改,字体浮杂,此盖盗写私传,相承讹谬。遂将前辈修习之本及‘茅山藏本’对比隐书,辄撰音义,兼疏同异,粗解所疑,弗敢示诸法义,聊自记其所览”。从序中可以看出作者治学精严。
陈景元,北宋人。其《音义》特点主要是对三十九章部分经文进行了校勘,并对经文字的读音与词的意义进行说明及解释,在校对时,摘录经文说明,未录各章节内全经,也无全经经文。
四、《上清大洞真经》的道教思想及炼养法
道教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生天生地生万物,人禀赋了道的灵性而得以生存。天道运行,阴阳造化,消息盈虚,日往月来,运行不息,故天长地久,人能合天心,体天道,可通神明造化之德。《上清大洞真经》经中所载天真讳名,皆与人身脏腑之神是相沟通的,人若能以神驭气,形神合一,诵持玉经,咽津服符,可致“天真下降与兆身中,神气混融,是曰回风混合,形神俱妙,与道合真,故致长生之道,可以提挚天地,把握阴阳,鞭策风雷,驱役神鬼,偃息于流霞之车,眷盼乎文昌之台。” ( 见《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序 ) 经中隐讳,总领人身中五脏六腑,百脉气血诸神,认为人身是一小天地,人身穴位各有神以守之,诵经修持,则自身神灵不失,与上清诸真冥和,即与大洞帝尊之体无二,复归于无极圣域 !
此经全文分三十九章,据称上清三十九帝各著经一章。如朱自英说 : “上清三十九帝皇回真下映,入兆身中三十九户,于是各由其所,贯之户著经一章,其辞幽奥,以用领括百神,招真辟非,所谓庆云开生门,祥烟塞死户者此欤。故中央黄老元素道君总彼列圣之奥旨,集成大洞之真经,故曰三十九章经也。” ( 见《上清大洞真经》卷一 ) 由此可知,上天之神与体内之神是相通的,精思修持,可以相互感应,以致天真下降,与体相契,玄芝宝生。
关于《上清大洞真经》最基本的炼养法,举例说明,以晓其《大洞真经》修真养生要旨。在修持《大洞真经》前,有多种存思集神之法,它的目的是引真致祥,与神明相感。其中有一法,每日行住坐卧,皆可修习。其法 : 心存二十四星,大一寸,如连结之状 ; 又存每星各有一人,合二十四星,皆如婴儿之状,并裸体无衣缨,此时存思二十四星从虚空中降,回绕一身之外,三匝毕,口诵祝词。
其后,口吸二十四星,一息 ( 一呼一吸为一息 ) 气,咽津二十四次,时觉吞一星从口中径至脐中,又觉星光映照一腹之内,洞彻五脏 ; 又存星光化为二十四真人,并口吐黄气如烟,以布脐中,郁郁然洞彻内外。良久,用“呼”字吐息,用意念心拜三十九次 ; 次思兆身三十九户,逐一分明,各有神真严固守卫。存三十九君,各降真气来灌兆身三十九户,此时咽津三十九次,次振动左手三次,法如振流金火铃,次振右手三次,法如掷豁落七元。然后仰头摇颈九次,法承天 ; 次鼓脚一次,法履地 ; 次摇身十四次,以欢己身诸神 ; 次拭目三次,以明三光 ; 次捻鼻七次,以通呼吸 ; 次按眉后两穴 ( 太阳穴 ) 三次,以塞邪源 ; 次轮耳三周,以开天窗 ; 次咽液九次,以味玉津。照前法行持毕,神气混融,周身舒畅。进入存思或诵经。
修诵《上清大洞真经》可以调和三魂,制炼七魄,能使人身三尸神沉落,炼阴返阳,致五藏光华溢于面目,百病不生,灾害消灭。返老还童,七祖罪解,上生福堂,而位列仙公,晨升上清。如《九灵真仙母青金丹皇君道君第三十九》曰 :
“西元九灵气,金丹流云宫,上极旋暇曜杪,晖景太霞中,动回九天轮,静沉八流刚,室有胎仙母,携衿太帝皇,玄一灵时生,三老素牢张,左把兆符籍,右携理神宗,同登琳龙阙,稽首玉清房,拔弃死灭根,养形三五中,七祖解尸结,受福明朱方。”
九灵气,指昆仑山。金丹流云宫,王母宫名。携衿太帝皇,太微大帝,即中央黄庭。玄一灵时生,即太玄之气,使鼻息玄气凝定方为佳。琳龙阙,大洞经中所称的仙宫。稽道玉清房,是说修行至此,金丹已成,当神化自然,朝谒玉清。
据经所载,若精思此道,大开智慧,心通九天,精凝气结,化气变神,与司命混合,分形变化,玄妙莫测。即“一合我气,再合我神,三合我魄,四合我魂,五合我精,六合我身,我身六合,洞灵启真。”由此,召致十方正气,同灌真身,永与大道合一。
五、《上清大洞真经》蕴藏着道教最珍贵的精华
《上清大洞真经》强调存思、诵经,而且重视咽津服气,微祝书符,三十九章中均有一道玉符,由此反映了上清经系的修真特点及炼养法则。我认为,在道教修真诸法中,如内丹、存思、导引、服气等均与《上清大洞真经》有关,此经集诸法于一体的众术合修的炼养方法为茅山派主要修道途径。
《上清大洞真经》与《黄庭经》主重存思,诵经养神。《黄庭经》重诵经存思,而《大洞真经》集存思诵经、咽液服符及微视为一体,并且是斋醮、合炼养、书符法的一种相互兼顾的内视内观的道术,它为人们研究早期道教上清派炼养法以及道教道派的形成,提供了最有说服力的证据。
详情请登陆网站
-
补财库
-
升财运
-
开财库
-
造财库
-
升职升官
-
化解太岁
-
还阴债
-
还前世债
-
还受生债
-
送替身
-
破小人
-
化解官司
-
化童子煞
-
和合术
-
观音借库
-
观音还库
-
龙王借库
-
旺财神
-
生意转运
-
换运聚财
-
五鬼运财
-
择吉日
-
补合婚
-
催姻缘
-
催桃花
-
观音赐子
-
拜文昌
-
拜太岁
-
引渡前世
-
化解婚煞
-
拜仙家
-
超度婴灵
-
去除阴灵
-
贵人扶持
-
万能退病
-
驱邪病
-
催欠债
-
金榜题名
-
学业顺利
-
文昌升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