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适合超度的日子
四月适合超度的日子
中国佛教中两个最大的节日:浴佛节、盂兰盆节。
一、浴佛节介绍:
浴佛节,为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日,是我国佛教徒纪念教主释迦牟尼佛诞辰的一个重要节日,亦名佛诞节。相传在2600多年前,释迦牟尼从摩耶夫人的肋下降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天下,惟我独尊。”于是大地为之震动,九龙吐水为之沐浴。因此各国各民族的佛教徒通常都以浴佛等方式纪念佛的诞辰。
浴佛节习俗:
浴佛节前,佛教徒早已将寺院打扫一新,殿堂佛像搽拭一净。一般在四月初七日,许多善男信女即已云集佛寺准备参加于次日清晨举行的纪念法会。只见寺院幢幡宝盖招展,香花灯烛及各色供品林立。香花丛中的几案上安放着一个铜盆,盆中注满了用旃檀、紫檀、郁金、龙脑、沉香、麝香、丁香等配制成的香汤,汤中立着一尊铜质童子像,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即释迦太子像。
沐浴开始前,寺院住持率领全寺僧众礼赞诵经,随后持香跪拜、唱浴佛偈或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僧众和居士们一边念一边依次拿小勺舀汤浴佛。浴完佛像后再用一点香汤点浴自己,表示洗心革面,消灾除难。若参加的人太多,则采取由僧人手持杨枝醮浴过佛的净水为信众点浴的方式。整个仪式庄严隆重,洋溢着一片吉祥喜庆的气氛。
这一天,僧人在早斋或午斋前都要举行供佛祭祖仪式。善男信女都愿意在这一天来寺院烧香还愿,或礼佛诵经,或布施钱物,或打斋供众,或烧吉祥疏、荐亡疏,或听法师讲经,或请僧人做佛事等等;而在寺外,各种经贸和文娱活动亦丰富多彩。由于围绕浴佛节的这类活动往往持续多日,参加的人众多,以至年复一年,在许多寺院形成了传统的庙会。
二、盂兰盆节
农历七月十五日的“盂兰盆节”是我国佛教中两个最大的节日之一,又称为僧自恣日、佛欢喜日,是佛教徒举行供佛敬僧仪式及超度先亡的节日。
根据戒律的要求,僧尼在每年农历的四月十五日至七月十五日必须结夏安居,即在此动植物生长繁衍期间,定居一处,一者可免伤虫蚁,二者可专心诵经或禅修。至七月十五日则须各作自我批评或介绍修行经验,称为“僧自恣”。经过三个月的专修,僧众的功行必然大有提高,令诸佛欢喜,因此此日被称为“佛欢喜日”。
盂兰盆节来历:
这还得从西晋竺法护译的《佛说盂兰盆经》说起。该经说:以神通第一著称的目犍连尊者于禅定中见其亡母生饿鬼道中,虽使尽神通亦解除不了其母的饥饿倒悬之苦,于是向佛哭述。佛为说救济之法:七月十五日是众僧结夏安居修行圆满的日子,你应在那一天敬设盛大的盂兰盆供,以百味饮食供养十方自恣僧,仗十方众僧的威神道力救脱你的母亲。目犍连依言而行,他母亲果然脱离了饿鬼之苦。
当目犍连问佛将来佛弟子是否也可以通过盂兰盆供救度各人的父母时,佛说:从今以后,凡佛弟子行慈孝者,都可于七月十五僧自恣日、佛欢喜日,备办百味饮食,广设盂兰盆供,供养众僧,以使现世父母增福延寿,过去父母脱离恶道。这里的盂兰盆,为梵文的音译,意译为“救倒悬”,意为救度亡灵倒悬之苦;盆是华言,指盛食供僧的器皿。此经一译出,立刻受到敬祖先讲孝道的中国人的喜爱。南北朝时,梁武帝首次在汉地创办盂兰盆会。
参考资料:佛教节日—百度百科
佛教农历四月十八是大悲寺的什么日子?
估计是哪位菩萨圣诞吧,他们经常在这些纪念日办超度(当地叫超拔)
放生的日子是哪天?
放生 1、放生有什么功德:放生是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三施皆具,功德无量。放生带给我们最大的益处是消灾延寿,但是如遇重大事件祈求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保佑时,在念经的同时,加上放生,效果会更好。2、哪些人特别需要放生:信佛的人、中老年人、年老多病的人、对父母孝顺的人。还有从事以下职业的人:厨工、厨师、手术医生、人流医生、殡葬杵工、杀虫清洁工、鸡场猪场屠宰工、刑警、法医、解剖师等,要经常“放生”来对冲消灾,当然最好是找机会转业。3、放生的时间:一年四季均可,但最好在求寿人生日的那一天,或者迎新除旧、交替的年关,或者初一十五、佛诞之日,或者是住院前、手术前、查出大病、刚出车祸等意外等劫数的日子。最好选择阳光明媚的白天,此时阳气最足,效果最佳,尽量避免晚上去放生。阴雨天也是可以放生的。4、放生的动物最好选择容易被人食用的动物,如鱼、虾、螃蟹、蛤蜊等,其他动物只要是要被人杀死或吃掉的也是可以放生的。5、放生时要念经:放生帮助消灾延寿,念经帮助护身,两样一起做效果最好。要去放生的路上就可以开始念经,念《大悲咒》最佳,念经前要说出自己名字:“请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保佑我某某某消灾延寿,我一定再做更多的功德”,接着再念《大悲咒》,越多越好。代放生就说“请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保佑家人某某某消灾延寿…”。6、到了放生地点,先对着天空三称“恭请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然后念《大悲咒》、《心经》各3遍或者7遍。放鱼入水之前要再说一遍:“请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保佑我某某某(或者家人某某某)消灾延寿……”放生时可以念《大悲咒》、《心经》、《往生咒》遍数不限,能多念点最好。把鱼放入水中,要轻起轻落,避免伤害到鱼。7、如果放生时有鱼虾螃蟹等死去就要念《往生咒》超度,一般是每只虾3遍《往生咒》,每只螃蟹7遍《往生咒》,每条鱼7遍《往生咒》。8、放生的钱款最好用自己的钱,如果代家人放生也最好问家人拿钱去放生。用自己的钱为家人放生,只要事先对菩萨说:“请菩萨慈悲原谅,用我某某某的钱为某某某放生。”然后再去买鱼放生,这样也就有效果了。还有一种做法:放生之前在佛台跟菩萨祈求:我某某将自己的钱多少元给某某某(亲人朋友的名字),这些钱算做他自己的钱。9、代家人放生,如果家人完全不信甚至反对的话,有时候效果也是会打折扣。但是放生总是好过不放生。10、代人放生,在放生现场的时候,不要再提自己的名字(如果频繁报出或者意念想到自己的名字,会使功德算到自己头上一部分),只说:某某某(亲人朋友的名字)放生鱼多少条或者多少斤,求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保佑某某某……或者可以将他人的名字、鱼的斤数或者条数等信息写到一张纸上,在放生现场拿出这张纸读一下即可。11、为家人放生以后,能够告知其放生数额会更好。但是如果对方完全反对的话,为避免对方造口业,还是不提为好。
为什么四月十七是鬼节
为什么四月十七是鬼节
为什么四月十七是鬼节,每一个节日的到来,对于我们的生活都是有着意义非凡的存在的,虽然鬼节都是祭祀鬼的节日,但却有着不同的意义,我和大家一起来看看为什么四月十七是鬼节
为什么四月十七是鬼节1
佛教起源说的故事性最强。佛教经文《佛说盂兰盆经》记载,佛祖的大弟子目犍连(中国人常叫他目连)见到母亲在阿鼻地域中受罪,形销骨立,于是以钵盛饭菜送给母亲,母亲抓饭要往嘴里送,饭一到手就变成炭火。目连向佛祖祈求救母的办法。佛陀说,你的母亲生时谤佛谤僧,不信因果正法,所以受此饿鬼之苦。要在七月十五日拿百味珍肴、鲜果供养十方僧众,通过大家的法力使她得到超度。
为什么是七月十五呢?佛教中,农历四月十五到七月十五日是神职人员的安居月,大家关在寺庙中修行,到七月十五日结束,等于放假了。七月十五叫“僧众自恣日”,也叫“佛欢喜日”。目连在这天供养僧众,解救了母亲。他为此感谢佛祖,还说应该让天下佛徒都可通过这种方式解救七世父母,佛祖同意了。这就是“盂兰盆节”的由来。盂兰是梵文,汉译为“倒悬”,形容饿鬼之苦,如人倒悬。唯有以盆盛食品斋僧,才能解除倒悬之苦。
传统秋祭起源说:早在先秦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有孟秋七月的祭祀活动,迎接秋神的降临。祭神之后就要祭祖。珍贵的时鲜食品奉献给神明和祖先,叫做荐新或秋尝。中国传统认为,四季各有神明主宰,主宰秋季的白帝,既是掌管收获之神,也是掌管刑杀之神,是中国的死神。古代中国处理死刑犯都是放在立秋后,叫秋后问斩。秋祭的日期过去是随意的,立秋以后任何时间都行,到了南朝,定下七月十五为祭祖的日子。总之,七月十五的直接渊源是先秦时节的秋祭。
现实意义:
七月十五这个日子,对我们来说有现实意义呢?传统民俗中提倡的那些价值观,比如孝敬父母、追念先人、传承文化,促进邻里和谐,关爱弱势群体,和今天社会的价值观一脉相承。中元悼亡,既有文化渊源,也有现实意义。只要积极引导,中元节仍然可以过得非常丰富。
为什么四月十七是鬼节2
中国三大鬼节时间
1、清明节
清明节是传统的中国传统节日,是重要的祭祀节日当中的一个,是一个纪念祖先的日子,也是中国三大鬼节之一,这个节日是在春分的第15天举行的,它是在阳历的4月4日、5日或5日举行的。
2、中元节
在中国文化中,农历的七月十五日称为鬼节,七月通常被认为是鬼月,其中的鬼怪,包括那些已逝的祖先,与双九节不同的是,中元节是活着的后代向死去的祖先表示敬意,而双九节是活着的后代向活着的先辈表示敬意。
3、寒衣节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向祖先供奉祭品的习俗,以显示孝道。所以人们也在10月初一用五谷敬拜他们的祖先。在10月的第一天祭拜祖先包括家祭与祭坟,而且这个节日不不区分南方和北方的。
三大鬼节的习俗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清明节,清明节的习俗有很多,如蹴鞠、植树、插柳、放风筝、打马球、扫墓、斗鸡等,虽然各地还有一些差异的习俗,但总体上来说,清明节的活动就是寓意着一年的好坏。
中元节,七月节即中元节。相传,每年从七月一日起阎王就下令打开地狱之门,让那些终年受苦受难禁锢在地狱的鬼走出地狱,获得短期的游荡,享受人间血食,所以人们称七月为鬼月,这个月人们认为是不吉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
十月初一也称“寒衣节”。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新收时祭祀祖宗的习俗,以示孝敬、不忘本。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今天江南的许多地区,还有十月初一祭新坟的习俗等等流传到现在。
三大鬼节的由来
一、清明
清明节的时间都在冬至后的第108天(即三月初一前后)。清明节在历史发展中吸收了寒食节的禁火、冷食习俗,传说寒食节是在春秋时代为纪念晋国的忠义之臣介子推而设立的.节日。融汇了寒食与上巳两个节日习俗的清明节,在宋元时期形成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将寒食的禁火冷食风俗与上巳郊游等习俗活动相融合定型的传统节日。
二、中元
中元节,即七月半祭祖节,又称施孤、鬼节、斋孤、地官节,该节日源于东汉后道教的说法。道教认为七月半是地官诞辰,祈求地官赦罪之日,阴曹地府将放出全部鬼,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因此将七月半秋尝祭祖节称为“中元节”。
三、寒衣
寒衣节是十月初一。人们要这一天上坟祭祖,最主要是制冥衣,买纸扎成,包起来晚上在门前烧。有关寒衣节的来历,版本有多种,最早的是来源于周人的腊祭日,这天要进行隆重的祭祀活动,而时间恰好在农历十月一日,也有传说这一日要准备过冬的衣物所以也叫寒衣节。
为什么四月十七是鬼节3
鬼节的禁忌
1、不要轻易回头
当你外出在偏僻的地方时,一定要注意不要轻易回头,即使听到有人叫你的名字,如果不是十分可能叫你的人你认识,那么你就一直往前走,切勿回头以免遇见不干净的东西。
2、忌说鬼字
中元普渡这一天,鬼魂几乎倾巢而出,无所不在,尤其是普渡法会的现场,肯定是「鬼」满为患。所以在中元普渡时,最好谨言慎行,除了忌说「鬼」字之外,也别口不择言胡乱说话,小心鬼魂就在你身边。
3、忌乱拍他人肩头
这项禁忌跟民俗有关,民间认为每个人身上都有三把火,聚在两肩及头顶上,会让鬼魂不敢近身。因此,在鬼魂最多的中元普渡时随意乱拍他人肩头,岂不是想拍熄对方的火,让鬼魂找他的麻烦。
4、不要捡路边的钱
地上的零钱及红包袋,不要乱随便捡起来;不要随便捡起路边的钱,因为这些钱可能是好兄弟们的,要不然这些就是冥婚招亲用的。